一、前言——聖殿要重建

我們還是讀一段聖經,是舊約瑪拉基書,也是最後的一卷書。第三章第一節:『萬君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祂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

我們剛才所讀的聖經和我們最近幾次所講的中東局勢與聖經預言發生很密切的關係。因為根據主耶穌的預言:『無花果樹發嫩長葉的時候,就是人子在門口的時候,神的國就近了. . . 』。我們說過無花果樹包括四面:以色列國、以色列地、聖城、還有聖殿。我們上一次看了聖城的一面,今天我們特別注意的是聖殿這一面。無花果樹是代表以色列,它從根開始枯乾是指著『聖殿』一塊石頭不留在一塊石頭上,等到它的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所代表的不只是以色列復國,不只是耶路撒冷回到他們的懷抱,同時也是將來的聖殿要一塊石頭在一塊石頭上。

二、以色列切切等候彌賽亞

這裡很明顯告訴我們聖殿要重建。現在我們要問在聖經裡面能不能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件事情的確是這個樣子。我們剛才所讀的這段聖經也是很重要的預言。是瑪拉基書三章:『萬君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這個『你們所尋求的主』就是『彌賽亞』的代名詞。所有拉比都知道,你們所尋求的主,就是他們所等候的彌賽亞。

因為以色列人長期受亡國的痛苦,長期受異族的欺凌,所以他們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就是巴不得有一天能夠從敵人的鐵蹄底下出來。所以他們一直禱告,希望有一個超人能夠帶領他們做這件事。後來他們慢慢地發現這位彌賽亞恐怕不是普通的人,一定是神打發來的。這個人不單是超人,而且一定就是神自己,要做一個工作。因著這個緣故,以色列人通通在等候,而他們所等候的就是彌賽亞。為什麼以色列人給人的印象好像他們重男輕女呢?其實不是。他們每一個母親都希望作彌賽亞的母親,所以一直到今天以色列人還是等候他們的彌賽亞,他們相信彌賽亞來了,一切就好了。我們知道,他們的彌賽亞就是我們基督徒所說的主——人類的救主。很可惜,他們以為人類的救主還沒有降生,認為主耶穌不是。所以把祂釘在十字架,但是遲早有一天他們會發現,拯救他們的這位彌賽亞,原來就是當初他們說: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的那一位。到那一天他們要懊悔、要痛哭。但是無論如何,他們現今是等候他們的彌賽亞。

三、彌賽亞第二次何時來?

那麼彌賽亞甚麼時候來呢?瑪拉基告訴我們,彌賽亞來的時候有一個情況:『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祂的殿』。可見在彌賽亞來以前,有一座殿已經預備好了。這一座殿是為著彌賽亞來而預備的。所以根據瑪拉基書,是基督徒也好,是猶太人也好,讀聖經的也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結論,就是彌賽亞回來以前,一定有一座聖殿是已經準備好了。當然,我們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我們知道這一段聖經可以說是雙重的應驗。一個是近期的應驗、一個是遠期的應驗。

近期的應驗,就是應驗在主耶穌第一次來。遠期的應驗呢?就是應驗在主耶穌第二次來。事實上,我們讀這節聖經的上下文,就知道重點多半是應驗在主耶穌第二次來的。不錯!主耶穌第一次來,祂果然進入聖殿,這點我們很清楚。但是主耶穌第一次來是如此,主耶穌第二次來更是如此。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讀第二節就很清楚:『祂來的日子誰能擔當得起呢?祂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因為祂如煉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鹼』。可見彌賽亞來的時候,不再是救主,不再是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彌賽亞來的話,沒有人擔當得起。因為祂是審判的主,因為祂好像煉金之人的火。火是可怕的,如漂布之人的鹼,鹼也是很厲害的。所以從這些地方我們就很清楚,這裡講的彌賽亞,重點不在於第一次來,而是在於第二次來。

四、彌賽亞二次來前有事發生

a.聖殿要先重建——基督徒的難題

彌賽亞來的時候有什麼呢?這裡告訴我們,聖殿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問題在這裡,如果這件事是真的話,為什麼眼前在聖殿山所看見的是回教的清真寺,而不是這裡所說的聖殿?以色列有許多讀聖經的人,他們等候彌賽亞回來,他們相信彌賽亞回來,聖殿要重建。但是聖殿怎麼能重建呢?因為聖殿山上乃是清真寺,這件事怎麼可能辦到!這幾乎是辦不到的一件事情。所以對他們來講就變成一個很大的問題。

但是我們相信聖經是神的話,『天地能夠廢去,主的話永遠不廢去』,聖經的預言全都要應驗,那麼這個預言就沒有不應驗的道理。所以這個就變成今天許多人的難題,也是基督徒的難題。

面對著現有的清真寺,你怎麼能夠想像在主耶穌回來以前,在上面所蓋的不是清真寺,而是聖殿?這個是叫人非常不解的地方。但這也是非常奇妙的地方,讓我們說,如果聖殿能建在清真寺上,這真是個神蹟!就好像以色列1948年第一次復國是神蹟一樣。 1967年耶路撒冷回到以色列的懷抱,當然又是神蹟。現在神要行第三個神蹟,就是把以色列人從各地召回來。第四個神蹟也是最後一個,在我們主耶穌回來以前,聖殿要重建。衪要教導以色列人明白一件事,從表面上看,聖殿重建是沒有希望的、不大可能的,今天稍有常識的人都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知道在約旦河外有一座城,那一座城叫做別婥,別婥可以說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許多人都要到別婥去,但到了別婥,就會發現移成平地了。別婥已經變成一個廢墟。什麼時候變成一個廢墟的呢?就是有一次很大的地震,那一次地震把整個城毀了。同時也搖動了耶路撒冷聖殿的根基。因為有一次以色列幾乎要把聖殿重新蓋在耶路撒冷上面。結果火從地底出來,後來他們就停工了。所以歷史上曾經一度有聖殿重建的事,但是沒有成功。所以有很多基督徒就認為這件事根本是不可能辦到的。因為在歷史上,神已經藉著一陣火叫他們覺得是不可能的。所以今天有很多的基督徒也認為神已經把猶太人放在一邊,神已經用教會來取代以色列人。所以他們就認為1948年以色列人復國,可以說是政治性的一個奇蹟。但是他們作夢也沒有想到,1967年耶路撒冷果然又回到以色列人的懷抱。所以有一個很有名的基督徒,是一直相信『無千禧年』的,我們知道有些基督徒相信『千禧年』。而他是屬於無千禧年派的,他相信一切都是屬靈的。認為教會已經取代了以色列,所以這些事實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到1967年耶路撒冷回到以色列的懷抱,他就告訴那位弟兄說:『也許我們要修正我們的神學,現在我們眼睛睜大,如果主的話安定在天的話,在主耶穌回來以前,不只聖城要回來,回到他們的懷抱。而且聖殿山上、聖殿這個石頭要一塊石頭在另外一塊石頭上。 』

根據剛才所讀的聖經是印證了,等到彌賽亞來以前,聖殿已經準備好。不只如此,如果我們仔細地讀詩篇24篇的話:『眾城門啊!頭要抬起來』,這個城門當然是指著耶路撒冷的城門說的。那麼為什麼『眾城門啊!頭要抬起來』?因為榮耀的王要進來。所以不只是聖殿要準備好,而且聖城要準備好。所有猶太人和基督徒都相信彌賽亞(即主耶穌基督)是從橄欖山回來。而這個聖殿山的東邊才是橄欖山,橄欖山的西邊是聖殿山,面對橄欖山的有一個耶路撒冷的城牆叫做金門。 1967年戴陽將軍把耶路撒冷拿下來以後,把這一座金門封死了。他說:等到彌賽亞來的時候,才會開這座門。所以現在耶路撒冷有很多城門,只有一個門是關的。所以詩篇24篇說:『眾城門啊!頭都要抬起來』。為什麼頭要抬起來呢?就是所有的門都要打開,尤其是金門,它是面對橄欖山的一座門,一定要打開,為什麼?因為榮耀的主榮耀的王要進來,榮耀的王是誰呢?當然是指著彌賽亞說的。所以可能彌賽亞的腳要踩在橄欖山,然後從橄欖山就下到汲淪溪谷,然後從汲淪溪谷上到摩利亞山,然後就從今天的金門那裡進去。所以到那個時候我們相信金門一定要打開的。

因著這個緣故,所有的猶太人的墳墓多半都埋在橄欖山。他們認為如果彌賽亞來的話,他們是第一個先復活的。基督徒也相信彌賽亞來,但是基督徒比較窮,他們的墳墓在哪裡呢?就是在汲淪溪谷。最有趣的就是在金門的附近有一些回教徒,他們的墳墓也在那裡。為什麼他們的墳墓在那裡呢?因為有嚇阻作用,因為彌賽亞是正統的猶太人,猶太人有一個很重要的規矩,就是他們什麼時候碰到死屍、碰到墳墓,他們就不潔淨。所以沒有一個正統的猶太人會靠近墳墓、會靠近死屍的。所以如果這些回教的墳墓是在金門的附近的話,這個嚇阻的作用又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彌賽亞如果真是猶太人的話,衪根本不可能從墳墓進來。換句話說,不可能從金門進來,這真是令人不解。但是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根據詩篇24篇:『眾城門啊!頭要抬起來,因為榮耀的王要進來』,意思就是說榮耀的王要從金門進去,而金門一面是耶路撒冷的門。又是進到聖殿廣場裡去的門。所以你進到聖城,就進到聖殿。是雙重作用的。一面進到耶路撒冷,同時也進到了聖殿。所以彌賽亞回來的時候,不單是這座城要準備好,城門要打開,而且『祂要忽然進入祂的殿』,祂一進到聖殿山,聖殿就已經為祂預備好了。所以在這裡我們看得很清楚,有人說一有趣的笑話給我聽,現在在橄欖山上,有一個五星級的旅館,彌賽亞來的時候,也許祂先check in這五星級旅館,然後才從山下走下去,從金門進去。但是無論如何,我想很清楚地根據詩篇24篇,還有瑪拉基書3篇,我們知道主耶穌(彌賽亞)回來以前,聖城要準備好,聖殿也要準備好。

在主耶穌回來以前,耶路撒冷被外邦人踐踏,到了一個時候,就是1967年就告一個段落,以色列回到他們自己的故鄉。有一處經文常被基督徒誤解的,就是因為主耶穌說:『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情都要成就』。他們認為這世代是指著40年說的,是指著從1948年開始算40年,1988年主就回來。結果主沒有回來。其實我們要知道那句話是緊緊接著馬太福音23章的,而馬太福音23章(如果你仔細讀上下文的話)告訴猶太人,在舊約的時候,他們流許多義人的血,從約伯的血開始一直到撒加利亞的血為止。主耶穌說:『這些的罪都要歸在你們這個世代』,那麼,『你們這個世代』是什麼世代呢?就是指著福音的世代說的。

什麼叫福音的世代呢?因為主耶穌已經來到地上了,所以今天人類的罪能否得到解決,就是在乎人類怎樣對待主耶穌,人類肯不肯接受神所預備的禮物。但是猶太人說:『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 』,所以主耶穌說,這個悖曲彎謬的世代只有一個神蹟,就是約拿的神蹟。約拿三天三夜在魚腹裡。主耶穌也是三天三夜在地裡,第三天祂從死裡復活。對於這個福音世代來講,就是悖曲彎謬的世代,根據主耶穌說:『我能用什麼來形容這個世代呢?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對你們舉哀你們不搥胸……』。意思就是,這個世代對主耶穌是完全沒有反應的,根本就什麼也看不見。所以我們知道,這個世代是指著福音世代說的。所以這世代還沒有過去,什麼意思呢?不是指著40年,也不是指著70年,乃是指著『當這個福音世代還沒有過去』。

b.敵基督出現

審判主還沒有回來以前,這些事情都要應驗,包括第三個聖殿要重建。我們知道所羅門的時代是第一個聖殿,後來以色列被擄以後有第二個聖殿——恢復的聖殿。他們從廢墟里面重建那個聖殿,然後希律王把它美化,擴大並擴建的,這是第二個聖殿。現在猶太人所等候的就是能夠重建第三個聖殿。根據聖經的預言,這件事情一定要發生的,不只如此,大家如果讀帖撒羅尼迦書信就知道,保羅明明告訴我們:『敵基督來的時候,它要自稱為神,要坐在神的殿裡……』。可見敵基督就是在大災難來到,主耶穌來以前的一個人物,那麼敵基督作什麼事呢?它要坐在哪裡?它要坐在殿裡,在舊約聖經裡面,所有祭司都是站著的,只有後來那個敵基督敢坐。因為我們知道,只有神是坐在寶座上的,它把自己當作神。根據這段聖經,毫無疑問已有一個聖殿已經重建好了,有一個人在主耶穌回來以前坐在聖殿裡。這個也是很明顯的一個證據。

最後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證據,就是啟示錄11章。一開始有一段話:『有一跟葦子賜給我當作量度的杖,且有話說:起來!將神的殿和祭壇並在殿中禮拜的人都量一量,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42個月……』。現在我們明白,這42個月就是三年半,也就是聖經所說的大災難。在主回來以前,大災難的時候有什麼情況呢?這裡告訴我們,聖城要被踐踏,聖殿也要被踐踏。耶路撒冷現在在以色列人的手裡,但到了三年半時候,它要被踐踏。不只如此,如果我們那時到聖殿山去看,所看見的不是清真寺,乃是神的殿和祭壇,然後要量一量。

這樣,就叫我們完全不明白了,因為照著今天的局勢來看,幾乎是不可能,是辦不到的事。但是如果我們根據聖經的預言,『無花果樹發嫩長葉,枝子發嫩長葉』,不只是以色列要復國,也不只是以色列人要回到他們的故鄉,亦不只是聖城要回到他們的懷抱。更而且是聖殿要重建起來。這件事情就變成很大很大的謎。在目前的情形底下,這件事情有沒有可能發生呢?很多人就猜想,會不會以色列右派的人用武力把它拿回來?事實上,這件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的的確確會引起世界性的大戰。因為我們知道,回教徒為了支持這個聖殿山,他們一定會發動聖戰。所謂聖戰的意思就是宗教戰爭,神聖的宗教戰爭裡面,如果回教徒捐軀的話,就立刻上天堂。可見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所以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可不可能是一場地震解決了問題?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因為回教徒可以重建,不單如此,甚至在波斯灣戰爭的時候,海珊曾經用飛彈來襲擊以色列,因為這個長程的飛彈,所以大家就猜想那個長程飛彈是瞄不准的。會不會打歪炸了清真寺呢?但是如果是這樣,問題還是不能解決的,因為最後,阿拉伯人會動用他們的財力,怎麼樣都可以重建的。前不久有一個神經不是很正常的澳洲人到了聖殿山,他一把火把那個回教寺燒了。所以引起非常非常嚴重的事情。但是結果怎麼樣呢?就是他們很容易就恢復了。所以問題從人來看好像是不能解決的,怎麼可能會有一天能夠和平地解決,然後聖殿能夠重建呢?

現在我們要問這件事有沒有可能?克林頓曾經建議說:『這樣吧!我們和平共存好了,能不能就在清真寺上面蓋一個會堂呢』?但是不要忘記,會堂只是禱告的地方,只有聖殿才是獻祭的地方。在以色列人的觀念裡面聖殿山是完全聖潔的。有聖殿就不可能有清真寺,所以到底有沒有可能呢?我們大家要拭目以待。

而且,不單是以色列願不願意是個問題,阿拉伯人願不願意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在這次談判裡面,談不攏也就是這個問題。當然最嚴肅的問題就是這一次阿拉法特代表整個回教世界表示:『這個地方是我們的!這個產業是我們的,因為這是我們的聖地』。但是對於以色列人來講,他們也會說:『我們再也不肯離開耶路撒冷,而且我們根據以色列歷史來講,有兩個聖殿是在摩利亞山上的』。從這些地方來看,似乎到了一個無法可以解的結。不過請大家不要忘記,不是所有問題必須以武力來解決的。所以目前這個難題,眼看著沒有人能夠解決。但是大家不要忘記,如果敵基督出現的話,它是個超人,是個政治的超人,它也是個經濟的超人。可能等到最嚴重的時候,以色列人要求平安、希望和平的時候,敵基督很可能會和他們立約說:『我保障你的和平,不只保障你的和平,如果你要建聖殿的話,讓我運用我的力量來幫助你重建』。這是其中一個可能。

c.世界要進入恐慌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在敵基督來以前,根據聖經的預言:全世界要陷入一個經濟大恐慌局面,從前經濟很景氣的,很可能一夜之間就不景氣了。今天阿拉伯世界好像是最富裕的,在黑海的附近也居然發現到石油,但是等到全世界經濟恐慌的時候會有什麼情形發生,我們就不知道了!今天這些事不發生在阿拉伯的身上,並不代表不會發生的。所以等到聖經所預言的事出現,並真的給我們看到全世界大恐慌的時候,有一個可能阿拉伯人會說:這是我們第三聖地,為什麼不把它賣給以色列呢?然後全世界的猶太人,甚至基督徒都會出最好的價錢。最後和平的就把這個聖殿山換給以色列了,這樣聖經的預言豈不也就應驗了嗎?我想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我們下一次再繼續。




陳希曾
華人聖經學者、物理學家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前文提要

我們還是先讀一段的聖經,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二節:

『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

我們已經連續有兩次一同來看中東的局勢與聖經的預言,我們曾經講過聖經中的預言雖然有一千八百多個,但事實上它是圍繞在兩個焦點上,第一個焦點就是主耶穌的第一次來,人類的救主第一次的出現在這個地球上;然後我們根據聖經知道祂有一天還要回來,聖經在第一次主耶穌降生以前就已經有許多的預言,在主耶穌第二次要回來以前,也發出了許多的預言;那麼我們要問:這位主耶穌到底什麼時候要來呢?

二、彌賽亞何時來?

主耶穌第一次來,我們根據舊約的聖經但以理書,從以色列被擄以後,他們有一天回來了,他們回來以後要重建聖殿,同時他們要把聖城建起來;什麼時候一有命令說可以重建聖城,從那天開始我們就知道人類的救主不久就要誕生了。人類的救主再經過四百八十三年就要出現了,而且要為我們掛在十字架上;因為聖經說受膏君必要被剪除,所以主耶穌第一次來的目的是代世人的罪而死;我們如何知道祂什麼時候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呢?這是從以色列歸回開始算起、從以色列返鄉開始算起,以色列被擄了七十年,到了七十年以後,他們終於回到了他們的故鄉;從廢墟里面重建聖殿,那也把聖城建了起來,那什麼時候一重建聖城;從那天開始計算,六十九個七,彌賽亞就來了!

主耶穌第一次來是如何,主耶穌第二次來也是如何;我們怎麼知道主耶穌到底應該什麼時候來呢?聖經告訴我們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不過我們可以知道,大概什麼時候主耶穌來,什麼時候祂近了,這件事我們知道;所以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衪就告訴我們一件事,祂說:讓我們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

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但人子近了我們可以知道,這裡告訴我們說:當有一些現象發生的時候,人子(就是主耶穌)說:祂已經近了,而且正在門口了;這個門口不是普通我們所想的,這個門口在原文是多數的,我們在台灣或者是在美國,我們一進了門就到了大廳,所以客人一進了門,這個人就到了;但是我們知道古時候,就像中國古時候那些東方的房子、像四合院一樣,我們可以說這個客人已經到了門口了,我們不知道是哪一個門口,但是因為他要經過好幾道門,也許是過了一陣子以後才到客廳的,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知道說:雖然人子還沒有到;但是我們曉得祂已經近了,祂已經正在門口;這個門口是表示從大門一直到客廳的這個門,任何一個門都可能。

所以我們曉得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這樣我們就可以警覺,就可以驚醒,所以關於主耶穌第二次來,聖經只告訴我們說:什麼時候人子近了,但是人子近了要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呢?是從無花果樹發嫩長葉的時候開始算起,所以無花果樹發嫩長葉,就表示它經過冬天了;現在它又重新發嫩、重新發芽、又重新長葉;那這個時候我們才曉得說:原來夏天是近了,所以意思就是說:等到大地回春,我們就知道現在人子近了,我們曉得在舊約的時候,以色列人第一次歸回,他們重建聖城;從那天開始算四百八十三年,主耶穌就來了;但是關於主耶穌第二次來,主耶穌給我們一個暗示,那個暗示就是無花果樹發嫩長葉的時候,我們知道夏天近了,那這裡主耶穌說無花果樹是一個比方;所以這裡無花果樹是有所指的,等一下要證明給大家看,這個無花果樹事實上是代表以色列。

什麼時候樹枝發嫩長葉,我們就知道夏天近了;所以從這裡我們就知道說,以色列人不只在公元前六百年曾經被擄過而且歸回了;那麼從主耶穌這段預言,就告訴我們說:以色列人他們要第二次被擄,而且要第二次歸回,等到他歸回的時候,就是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所以我們還是同樣的一個原則,我們如果要知道彌賽亞甚麼時候第二次來再來?那麼一直要等到樹枝發嫩長葉我們就知道,主來的日子實在是很近了。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大概在主後七十年亡國,或者你可以在推遠一點,一百三十多年;但是無論如何從此以後,以色列這個國家在全世界就消失了,一直等到一九四八年她才復國,我們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號,見證以色列果然復國了,雖然阿拉伯的國家威脅說要把他們推到地中海去;但到今天我們知道以色列這個家還仍舊存在;所以從這個預言我們就知道,祂說: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果然一九四八年發生了,那我們就知道從一九四八年以後,這件事情就愈來愈近了;很快的就要成就了;主說: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這個是很明顯又很重大的預言。

但是,我們稍微要花一點時間來分析一下,因為許多基督徒讀這段聖經都非常的興奮,比方說有很多人就根據這段聖經說,既然知道說以色列是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復國的;然後這裡說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有人認為從一九四八年,經過一個世代,主耶穌應該就來了;所以有基督徒就根據這個來計算,到底主耶穌應該什麼時候回來?如果一九四八年無花果樹發嫩長葉,以色列復國,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子已經近的話;主耶穌說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那麼就告訴我們說:如果一九四八年再加上一個世代,我們應該知道主耶穌什麼時候會來。

所以讀聖經的人他們就去找,他們發現在聖經裡面講,一個世代常常指著四十年來說的;所以他們很簡單的算數,一九四八再加上四十就是一九八八,所以很多人相信一九八八年,主耶穌就應該回來,大家還記得曾經有一本很暢銷的書,這本暢銷的書的題目叫做什麼呢?名字叫做『八十八個理由』,證明為什麼主耶穌一九八八年就要回來,所以這本書一直到一九八八年都是最暢銷的書;很可惜一九八八年主耶穌沒有回來;有基督徒可能又再主張說:其實一個世代不是四十年,應該是七十年,但是事實上主耶穌講這段話,祂已經給我們警告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可見很可能我們對這段聖經解釋錯誤;我們誤會了這裡聖經所說的,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世代是指什麼來說的?原來主耶穌講話是承先啟後的,祂不是忽然間冒出這句話來,這句話祂不知道講了多少次;祂說:我用什麼來形容這個世代,我向著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向著你們舉哀,你們不搥胸;所以主耶穌在馬太十一章就講到這世代,然後二十三章又講到這世代;可見我們要明白這世代不是用我們的理解來解釋的,當然好奇心告訴我們說這可能是四十年或者是七十年;所以這裡就證明說:我們許多時候對於聖經的預言可能會產生一些誤會;所以,我們需要對聖經預言有更深一點的認識。

我們既然講到中東的局勢,講到聖經的預言,那麼主耶穌這個預言應該是非常非常重要

希臘帝國

的;讓我們慢慢的、仔細的把這個預言把它看清楚一點;首先,我們要問聖經到底是怎麼說明無花果樹這件事?就是到底無花果樹在聖經裡面代表什麼?我們普通的、很簡單的說,無花果樹是代表以色列國,那麼聖經的證據到底在什麼地方?如果我們仔細的讀聖經的話,我們知道的的確確無花果樹是代表以色列國;事實上無花果樹應該是代表以色列,不過以色列有好幾方面:就政治方面來講是以色列國,就屬靈方面來講,我們知道有一塊地,就是神把迦南美地賜給以色列;那迦南美地乃是流奶與蜜之地;奶是動物的精華,蜜是植物的精華,所以流奶與蜜的奶代表生命的精華;我們知道神給以色列那塊地,乃是充滿了生命精華的地,是流奶與蜜之地;所以以色列不單是講了國,也講了那塊地;同時以色列也講到有一座城,這座城是和以色列是不能分割的,就是耶路撒冷。

而耶路撒冷之所以是耶路撒冷,因為聖殿在那裡,神的同在在那裡;而神的同在在那裡,天堂就在那裡;天堂就是天堂,因為神在那裡;地獄就是地獄,因為神不在那裡;所以如果我們仔細讀聖經舊約的歷史,的確讓我們看見無花果樹是代表以色列;不過我們要記得它是代表四方面的,所以我們的印象必須是四合一的印象才可以。

三、無花果樹代表的意義

聖經到底什麼地方提到無花果樹是代表國家呢?如果我們讀到列王紀上第四章,那裡很清楚的給我們看見它是代表以色列的國家,列上第四章二十五節這裡有一段話:『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
羅馬帝國
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

在這裡需要有一點解釋,我們知道神給亞伯拉罕和他子孫有一個應許,神要把迦南的應許美地賜給他;但是如果大家仔細的讀,讀這個創世紀第十五章:我們知道那個迦南地是從那裡到那裡呢?是從埃及河一直到幼發拉底河,這個才是神應許給他的;那麼大家仔細讀以色列歷史的話,是一直到了所羅門這件事情才真正的應驗;換句話說到了所羅門的時候,神的應許可以說是完全實現了,因為列王紀上第四章第二十節說:『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大家記得嗎?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就是他的子孫像海邊的沙那麼的多,神應許給這些後裔一塊地,那塊地是從埃及河一直到幼發拉底河,所以我們讀到列王紀上第四章時,我們才曉得神對於亞伯拉罕的應許;到了所羅門那個全盛的時候,可以說完全應驗了。

因為這裡說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麼多,神當初就是應許他們像海邊的沙那麼多,然後都吃喝快樂;下面接著說所羅門統管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所以如果我們比照這節聖經和創世記第十五章最後的幾節聖經,可以看得很清楚,所羅門是統管萬國諸國,而且從大河——幼發拉底河,到非利士地,一直到埃及的邊界;所以就證明這件事情是完全的應驗了!

我們可以說以色列在所羅門的時候真的成為一個國家,不光是國家,而是最全盛的國家,講到所羅門這個國的時候;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強盛而且是羽毛長豐的國家;這個時候聖經怎麼形容呢?它就是剛才我們所說的第四章二十五節:

『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所以等到所羅門統管諸國,聖經說全地四境盡都平安;那平安的光景是怎麼形容的,豐盛的光景、強盛的光景是怎麼形容的呢?他說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就是指著整個迦南地說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換句話說,這裡的〔自己〕在原文就是他的葡萄樹下和他的無花果樹下,每一個猶太人和以色列人都能說:這個葡萄樹是我的,這個無花果樹也是我的;現在我不是被擄,現在我不是到了迦巴魯河邊,現在我不是到了巴比倫,現在我是在自己的故鄉;不只在自己的故鄉,我在那裡栽種每一棵的葡萄樹、栽種每一棵的無花果樹,現在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和自己的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所以在這裡很清楚,我們怎麼知道以色列是個獨立,而且強盛的國家,她每一個的國民、每一個猶大人和以色列人,他們都可以說這些葡萄樹是我的,都可以說這些無花果樹是我的,他能夠在那里安然居住;所以從這裡我們就知道,葡萄樹跟無花果樹在聖經裡面是代表以色列國。

所以從這段聖經,我們知道聖經是用無花果樹跟葡萄樹來代表以色列國全盛強盛的時候,也就是以色列國果然是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神不止應許給亞伯拉罕那塊地和子孫;而且說她的君王要從你而出,可見將來以色列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什麼時候是獨立的呢?就是說當他們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在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時,我們說這個時候是指著以色列國來說;所以從聖經裡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明。

不過這個只是以色列的一部份故事;我們說過以色列是四方面的,一是指著她的國、還有指著她的地,如果大家讀到約珥書第一章,你發現很有趣的一件事,因為約珥書講到以色列曾經有過一次空前的蝗災,蝗蟲壓境,我們知道蝗蟲是專門吞吃農作物的,所以講到蝗蟲壓境的時候,神特別講說它們侵犯我的地;事實上,我們知道非常有意思,就是如果我們讀約珥書的話,你就會發現約珥書告訴我們這個蝗蟲一共有四種,不單是普通的一種;事實上是有四種的蝗蟲,如果我們仔細的讀約珥書第一章的話,他說剪蟲剩下蝗蟲來吃、蝗蟲剩下蝻子來吃、蝻子剩下的螞蚱來吃。

所以這個就叫我們想起但以理書那個預言,但以理書給我們看見有四隻獸從海中上來,第一個代表巴比倫大帝國,第二個波斯大帝國,第三是希臘大帝國,第四是羅馬大帝國;也就是但以理書第二章告訴我們說:尼布甲尼撒看見的大像,是有金頭、銀胸、銅腹然後鐵腿,這也是代表四個列國、列強輪番的侵略以色列人;這是但以理給我們看見的兩幅圖畫,可是約珥書給我們看見同樣的一件事,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這個角度是什麼角度呢?原來以色列不單是以色列,以色列最重要就是這塊地——迦南美地,是神賜給他們的;所以講到政治局面的時候,就是尼布甲尼撒所看到的金、銀、銅、鐵;因為這是給我們看見世界的外面,但是我們的但以理也是個俘虜,從俘虜的眼光中來看,他覺得以色列人彷彿是羊從獅子口裡轉到熊的口裡,轉到不知名獸的口裡;所以那是另外一個角度。

但約珥書乃是從神的角度來看,以色列王國的歷史原來就是蝗蟲侵略的歷史,所以聖經講到這裡有四種的蝗蟲,一是剪蟲,然後是蝗蟲,然後是蝻子,然後是螞蚱;毫無疑問這裡的剪蟲是指著巴比倫大帝國,蝗蟲:波斯大帝國,蝻子是希臘大帝國,然後螞蚱是指著羅馬大帝國;所以講到這些蝗蟲壓境的時候,讓我們記得聖經怎麼形容,他說有一隊蝗蟲侵犯我的地,這明明是神給以色列的迦南美地,但神說這是我的地;形容到蝗蟲怎麼侵犯我的地的時候,我們注意到聖經上面繼續說:他毀壞我的葡萄樹,剝了我的無花果樹的皮,剝盡而丟棄,使枝條露白。

所以講到我的地受蹂躪的時候,聖靈就加上一句話說:他們怎樣侵犯我的地,因為他們毀壞我的葡萄樹,他們剝了我無花果樹的皮,使它枝條露白;所以可見在這裡很清楚,講到我的地的時候,是用兩樣東西來形容的;一是我的葡萄樹,還有一是我的無花果樹;所以聖經也是在這裡證明說,聖經是用無花果樹和葡萄樹來代表以色列,不過現在約珥書是指著那塊地。

我們知道主耶穌講無花果樹的時候,是講到四方面;不單講到以色列國,也講到以色列地,就是迦南美地;最後我們讀彌迦書,我們也可以發現非常有趣的一段話,就是彌迦書第四章的一段話: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這個耶和華殿的山就是今天的聖殿山,也就是摩利亞山;到了那一天要超過諸山,必有許多國的民要前來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然後下面說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講到聖殿和聖城的時候,這段聖經怎麼說呢?它說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所以講到無花果樹、講到葡萄樹的時候,這裡緊緊的連到耶路撒冷聖城,也緊緊的連到聖殿;所以現在我們把剛才所說的通通加在一起,就很清楚了。

聖經講到無花果樹的時候,事實上給我們看到它一面是指著以色列國來說的,就是因為我們在所羅門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住在並坐在她自己的無花果樹下,同時也是指著以色列地說的;就是在神的心裡面,迦南地是衪的地,這塊地受蹂躪,用什麼來代表呢?就是無花果樹跟葡萄樹受了摧殘;不只如此,在彌迦書講到聖城跟聖殿的時候,也講到人人都要坐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所以在這裡,我想看得很清楚,這個無花果樹所代表的乃是四方面;以色列國、以色列地、還有聖城和聖殿;現在當主耶穌說:我們從無花果樹學的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人子已等在門口了。

四、結語

所以現在我們根據全本聖經的解釋,這個無花果樹發嫩長葉是代表四件事情,第一就是以色列要復國、這是發生在一九四八年的事,第二就是耶路撒冷,要回到他們自己的懷抱,這是一九六七年發生的事,從以色列復國以後,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就陸陸續續回到他們的故鄉,這是以色列地的故事;特別到了一九九一年的時候,你看見有一批猶太人從蘇聯回來,從埃塞俄比亞回來,最後我們知道說,聖殿有一天要重建;所以主耶穌所說的,這個無花果樹要發嫩長葉乃是和這四件事情發生關係,所以我們明白了這個之後,我們就可以和中東的局勢連在一起了。那關於更詳細的。我們下一次再繼續,謝謝大家。




陳希曾
華人聖經學者、物理學家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前情提要:

歡迎大家來到中東局勢與聖經預言的這個單元,我們還是先讀一段的聖經,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二節:

“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我們知道連著有兩次,我們一同來看中東的局勢與聖經的預言,我們曾經講過聖經中的預言雖然有一千八百多個,但事實上它是圍繞在兩個焦點上,那第一個焦點就是主耶穌的第一次來,人類的救主第一次的出現在這個地球上;然後我們根據聖經知道祂有一天還要回來,那麼聖經在第一次主耶穌降生以前就已經有許多的預言,那麼在主耶穌第二次要回來以前,也發出了許多的預言;那麼我們要問:這位主耶穌到底什麼時候要來呢?

二、彌賽亞何時來?

主耶穌第一次來,我們根據舊約的聖經就是但以理書,從以色列被擄以後,他們有一天回來了,他們回來以後要重建聖殿,同時他們要把聖城建起來;什麼時候一有命令說可以重建聖城,從那天開始我們就知道人類的救主不久就要誕生了。人類的救主再經過四百八十三年祂就要出現了,而且要為我們掛在十字架上;因為聖經說受膏君必要被剪除,所以人類主耶穌第一次來;怎麼我們知道祂什麼時候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呢?這是從以色列歸回開始算起、從以色列返鄉開始算起,以色列被擄了七十年,到了七十年以後,他們終於回到了他們的故鄉;從廢墟里面重建聖殿,那也把聖城建了起來,那什麼時候一重建聖城;從那天開始計算,六十九個七,彌賽亞就來了!

人類的救主就到了,主耶穌第一次來是如何,主耶穌第二次來也是如何;我們怎麼知道主耶穌到底應該什麼時候來呢?聖經告訴我們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不過我們可以知道,大概什麼時候主耶穌來,什麼時候祂近了,這件事我們知道;所以主耶穌祂在地上的時候,他就告訴我們一件事,祂說:讓我們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祂說: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

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但人子近了我們可以知道,這裡告訴我們說:當有一些現象發生的時候,人子(就是主耶穌)說:祂已經近了,而且正在哪裡正在門口了;這個門口不是普通我們所想的,這個門口在原文是多數的,我們在台灣或者是在美國,我們一進了門就到了大廳,所以客人一進了門,就這個人就到了;但是我們知道古時候,像中國古時候那些、像東方的房子、像四合院一樣,我們可以說這個客人已經到了門口了,我們不知道是哪一個門口,但是因為他要經過好幾道門,也許是過了一陣子以後才到客廳的,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知道說:雖然人子還沒有到;但是我們曉得祂已經近了,祂已經正在門口;這個門口是表示從大門一直到客廳的這個門,任何一個門都可能。

所以我們曉得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這樣我們就可以警覺就可以驚醒,所以關於主耶穌第二次來,聖經只告訴我們說:什麼時候人子近了,但是人子近了要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呢?是從無花果樹發嫩長葉的時候開始算起,所以無花果樹發嫩長葉,就表示它經過冬天了;現在它又重新發嫩、重新發芽、又重新長葉;那這個時候我們才曉得說:原來夏天是近了,所以意思就是說:等到大地回春,我們就知道現在人子就近了,所以我們曉得在舊約的時候,以色列人第一次歸回,他們重建聖城;從那天開始算四百八十三年,主耶穌就回來了,主耶穌就來了;但是關於主耶穌第二次來,主耶穌給我們一個暗示,那個暗示就是無花果樹發嫩長葉的時候,我們知道夏天近了,那這裡主耶穌說無花果樹是一個比方;所以這裡無花果樹是有所指的,我們等一下我們要證明給大家看,這個無花果樹事實上是代表以色列。

所以什麼時候以色列又發嫩長葉,樹枝發嫩長葉,我們就知道夏天近了;所以從這裡我們就知道說,以色列人不只在公元前六百年曾經被擄過而且歸回了;那麼從主耶穌這段預言,就告訴我們說:以色列人他們要第二次被擄,而且要第二次歸回,等到他歸回的時候,就是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所以我們這還是同樣的一個原則,我們如果要知道彌賽亞甚麼時候第二次來再來?那麼一直要等到樹枝發嫩長葉我們就知道,主來的日子實在是很近了。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大概在主後七十年亡國,或者你可以在推遠一點一百三十多年;但是無論如何從此以後,以色列這個國家在全世界就消失了,那麼一直等到一九四八年它才復國,我們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號以色列果然復國了,雖然阿拉伯的國家威脅說要把他們推到地中海去;但到今天我們知道以色列這個家還仍舊存在;所以從這個預言我們就知道,祂說: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所以什麼時候以色列他們回到他們自己的故鄉,那麼果然一九四八年發生了,那我們就知道從一九四八年以後,這件事情就愈來愈近了;這件事情很快的就要成就了;那麼主說: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那這個是很明顯是個很重大的預言。

但是,我們稍微要花一點時間來分析它一下,因為許多基督徒讀這段聖經都非常的興奮,比方說有很多人就根據這段聖經,既然知道說以色列他們是在五月,是在一九四八年復國的;然後這裡說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那麼有人認為說從一九四八年,那麼經過一個世代,主耶穌應該就來了;前面祂在門口,但是後來他果然就已經到了,所以有的基督徒他們就根據這個來計算,到底主耶穌應該什麼時候回來?如果一九四八年無花果樹發嫩長葉,以色列復國,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子已經近的話;那麼主耶穌說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那麼就告訴我們說:如果一九四八年再加上一個世代,那麼應該我們知道主耶穌應該什麼時候會來。

所以讀聖經的人他們就去找,他們發現在聖經裡面講,一個世代常常指著四十年來說的;所以他們很簡單的算數,一九四八再加上四十就是一九八八,所以很多人相信一九八八年,主耶穌就應該回來,大家還記得曾經有一本很暢銷的書,這本暢銷的書的題目叫做什麼呢?名字叫做“八十八個理由”,證明說為什麼主耶穌一九八八年就要回來,所以這本書一直到一九八八年都是最暢銷的書;很可惜一九八八年主耶穌沒有回來,所以現在你可以相信說,有的基督徒可能又再主張說:其實一個世代不是四十年應該是七十年,但是事實上主耶穌講這段話,祂已經給我們警告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所以可見很可能我們對這段聖經解釋錯誤;我們誤會了這裡聖經所說的,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世代是指什麼來說的?原來主耶穌講話是承先啟後的,祂不是忽然間冒出這句話來,祂這句話不知道講了多少次;祂說我用什麼來形容這個世代,我向著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向著你們舉哀,你們不搥胸;所以主耶穌在馬太十一章就講到這世代,然後二十三章又講到這世代;所以可見我們要明白這世代不是用我們來解釋的,當然好奇心告訴我們說這可能是四十年或者是七十年;所以這裡就證明說:我們許多時候對於聖經的預言可能會產生一些誤會;所以,我們需要對聖經預言有更深一點的認識。

所以我們既然講到中東的局勢,講到聖經的預言,那麼主耶穌這個預言應該是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讓我們慢慢的、仔細的把這個預言把它看的清楚一點;首先,我們要問聖經到底是怎麼來?說明無花果樹這件事,就是到底無花果樹在聖經裡面代表什麼?我們普通的、很簡單的說,無花果樹是代表以色列國,那麼聖經的證據到底在什麼地方?如果我們仔細的讀聖經的話,我們知道的的確確無花果樹是代表以色列國;事實上無花果樹應該是代表以色列,不過以色列有好幾方面:就政治方面來講是以色列國,就屬靈來講,我們知道一塊地,是神把那個迦南美地賞給他們、賜給他們;那迦南美地乃是流奶與蜜之地;奶是動物的精華,蜜是植物的精華,所以流奶與蜜的奶代表生命的精華;我們知道神給以色列那塊地,乃是充滿了生命精華的地,是流奶與蜜之地;所以以色列不光是講了國,以色列也講了那塊地;那同時以色列也講到有一座城,這座城是和以色列是不能分割的,那就是耶路撒冷。

同時耶路撒冷所以是耶路撒冷,因為聖殿在那裡,神的同在在那裡;神的同在在那裡,天堂就在那裡;天堂是天堂,因為神在那裡;地獄是地獄,因為神不在那裡;所以我們如果仔細讀聖經舊約的歷史,全本聖經讓我們看見無花果樹的的確確是代表以色列;不過我們要記得它是代表四方面,所以我們的印象必須是四合一的印象才可以。

三、無花果樹代表的意義:

那聖經什麼地方提到無花果樹是代表國家呢?那麼這個就是在聖經。我們如果讀到列王紀上第四章,那裡很清楚的給我們看見它是代表以色列的國家,那麼這個第四章二十五節這裡有一段話:

“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

那麼在這裡我想需要有一點解釋,我們知道神給亞伯拉罕和他子孫有一個應許,神要把迦南美地應許美地賜給他;但是如果大家仔細的讀,讀這個創世紀第十五章:我們知道那個迦南地是從那裡到那裡呢?是從埃及河一直到幼發拉底河,這個才是神應許給他的;那麼大家仔細讀以色列歷史的話,是一直到了所羅門這件事情才真正的應驗;換一句話說到了所羅門的時候,神的應許可以說是完全的實現了,因為列王紀上第四章第二十節說:“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那麼大家記得嗎?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就是他的子孫像海邊的沙那麼的多,那麼神應許給這些的後裔一塊地,那塊地是從埃及河一直到幼發拉底河,所以我們讀到列王紀上第四章時,我們才曉得神對於亞伯拉罕的應許;到了所羅門那個時候全盛的時候,可以說完全應驗了。

因為這裡說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麼多,神當初就是應許他們像海上的沙那麼多,然後都吃喝快樂;下面接著說所羅門統管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所以如果我們比照這節聖經和創世記第十五章最後的幾節聖經你看得很清楚,那現在所羅門是統管萬國諸國,而且從大河就是幼發拉底河到非利士人地,一直到埃及的邊界;所以就證明說是在那個時候成功,這件事情可以說是完全的應驗了!

所以我們可以說以色列真的成為一個國家,不光是國家而是最全盛的時候,那一定是所羅門的時候,那麼講到所羅門這個國的時候;一個完全、一個獨立的國、強盛而且是羽毛長豐的國家;那麼這個時候聖經怎麼形容那種情形呢?它就是剛才我們所說的第四章二十五節:

“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所以等到所羅門統管諸國,聖經說全地四境盡都平安;那平安的光景是怎麼形容的,豐盛的光景、強盛的光景是怎麼形容的呢?他說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就是指著整個迦南地說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換句話說,這裡的自己在原文就是他的葡萄樹下和他的無花果樹下,每一個猶太人和以色列人都能說:這個葡萄樹是我的,這個無花果樹也是我的;現在我不是被擄,現在我不是到了迦巴魯河邊,現在我不是到了巴比倫,現在我是在自己的故鄉;不只在自己的故鄉,我在那裡栽種每一棵的葡萄樹、栽種每一棵的無花果樹,那現在的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和自己的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所以在這裡很清楚,我們怎麼知道以色列是個獨立,而且強盛的國家,它的每一個國民、每一個猶大人和以色列人,他們都可以說這些葡萄樹是我的,都可以說這個無花果樹是我的,他能夠在那里安然居住;所以從這裡我們就知道說,葡萄樹跟無花果樹在聖經裡面是代表以色列國。

所以從這段聖經,我們知道聖經是用無花果樹跟葡萄樹來代表以色列國全盛強盛的時候那種的情形,那也就是說,以色列國果然向神應許亞伯拉罕;神不止應許亞伯拉罕給他那塊地,不止給他子孫;而且說他的君王要從你而出,所以可見將來以色列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所以什麼時候是獨立的呢?就是說當他們在他自己的葡萄樹下、在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我們說這個時候是指著以色列國來說;所以從聖經裡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明。

不過這個只是以色列的一部份的故事;我們說過以色列是四方面的,一個是指著它的國、還有指著它的地,那我想我們不必讀那段聖經,如果大家讀到約珥書第一章,你發現很有趣的一件事,因為約珥書講到以色列曾經有過一次空前的蝗災,蝗蟲壓境,那麼我們知道蝗蟲是專門吞吃農作物的,所以講到蝗蟲壓境的時候,神特別講說牠們侵犯我的地;神說蝗蟲侵犯了我的地,那麼事實上,我們知道非常有意思的在哪裡,就是如果我們讀約珥書的話,你就會發現約珥書那裡告訴我們的這個蝗蟲一共有四種,不是光是普通的一種;事實上,我們知道那裡是有四種的蝗蟲,所以如果我們仔細的讀約珥書第一章的話,他說剪蟲剩下蝗蟲來吃、蝗蟲剩下蝻子來吃、蝻子剩下的螞蚱來吃。

所以這個就叫我們想起但以理書那個預言,但以理書給我們看見:我們看見說有四隻獸從海中上來,那第一個代表巴比倫大帝國,第二個波斯大帝國,第三是希臘大帝國,第四是羅馬大帝國;那也就是但以理書第二章告訴我們說:大的像尼布甲尼撒看見大的像,是有金頭、銀胸、銅腹然後鐵腿,那這也是代表那個四個列國、列強輪番的侵略以色列人;那這是但以理給我們看見的兩幅圖畫,可是約珥書給我們看見同樣的一件事,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那麼這個角度是什麼角度呢?原來以色列不光是以色列,以色列最重要就是這塊地;迦南美地,是神賜給他們的;所以講到政治的時候,政治局面的時

希臘帝國

候,那就是尼布甲尼撒所看到的金、銀、銅、鐵;因為這是給我們看見世界的外面,但是我們的但以理他是個俘虜,從俘虜的眼光中來看,他自己覺得以色列人彷彿是羊從獅子口裡轉到熊的口裡,轉到不知名獸的口裡;所以那是另外一個角度。

但約珥書乃是從神的角度來看,這個以色列他們這個王國的歷史原來就是蝗蟲侵略的歷史,所以聖經講到這裡有四種的蝗蟲,一個是剪蟲,然後是蝗蟲,然後是蝻子,然後是螞蚱;那毫不疑問這裡的剪蟲是指著巴比倫大帝國,蝗蟲:波斯大帝國,那麼蝻子是希臘大帝國,然後螞蚱是指著羅馬大帝國;所以講到這些蝗蟲壓境的時候,那現在讓我們記得聖經怎麼形容,他說有一隊的蝗蟲侵犯我的地,這明明是神給以色列迦南美地,但神說這是他的地;他說我的地,那形容到蝗蟲怎麼侵犯我的地的時候,那麼我們注意到聖經上面繼續說:他毀壞我的葡萄樹,剝了我的無花果樹的皮,剝盡而丟棄,使枝條露白。

所以講到我的地受蹂躪的時

羅馬帝國

候,現在聖靈就加上一句話說:他們怎樣侵犯我的地,因為他們毀壞我的葡萄樹,他們剝了我無花果樹的皮,使它枝條露白;所以可見在這裡很清楚,講到我的地的時候,是用兩樣東西來形容的;一個是我的葡萄樹,還有一個是我的無花果樹;所以聖經也是在這裡證明說,聖經是用無花果樹和葡萄樹來代表以色列,不過現在約珥書是指著那塊地。

我們知道主耶穌講無花果樹的時候,是講到四方面;不光講到以色列國也講到以色列地,就是迦南美地;那最後我們如果讀彌迦書,我想我們也可以發現非常有趣的一段的話,那就是彌迦書第四章那裡一段話,我想我很快的提一下:我們的時間已經快沒有了,在那裡告訴我們說: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那這個耶和華殿的山就是今天的聖殿山,也就是摩利亞山;所以到了那一天要超過諸山,必有許多國的民要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然後下面說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耶路撒冷;那麼講到聖殿和聖城的時候,那麼最後這段聖經怎麼說呢?他說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所以講到無花果樹、講到葡萄樹的時候,這裡緊緊的連到耶路撒冷聖城,也緊緊的連到聖殿;所以現在我們把我們剛才所說的通通加在一起,就很清楚了。

聖經講到無花果樹的時候,那事實上,給我們看到它一面是指著以色列國來說的,就是因為我們在所羅門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住在他自己、都可以坐在他自己的無花果樹下,同時也是指著以色列地說的;那就是在神的感覺裡面,迦南地是他的地,那這塊地受蹂躪,用什麼來代表呢?就是無花果樹跟葡萄樹受了摧殘;那不只如此,在彌迦書講到聖城跟聖殿的時候,也講到人人都要坐在自己的葡萄樹下;所以在這裡,我想看得很清楚,這個無花果樹所代表的乃是四方面;以色列國、以色列地、還有聖城和聖殿;那麼現在當主耶穌說:祂說我們從無花果樹學的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人子已等在門口了。

四、結語:

所以現在我們根據全本聖經的解釋,這個無花果樹發嫩長葉代表四件事情,第一就是以色列要復國、這是發生在一九四八年的事,第二耶路撒冷,要回到他們自己的懷抱,這是一九六七年發生的事,那麼從以色列復國以後,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就陸陸續續回到他們的故鄉,這是以色列地的故事;特別到了一九九一年的時候,你看見有一批猶太人從蘇聯回來,從埃塞俄比亞回來,那麼最後我們知道說,聖殿有一天要重建;所以主耶穌所說的,這個無花果樹要發嫩長葉乃是和這四件事情發生關係,所以我們明白了這個之後,我們就可以和中東的局勢就連在一起了。那關於更詳細的。我們下一次再繼續,謝謝大家。




陳希曾
華人聖經學者、物理學家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九世紀的聖潔運動中盛行的用語。一些聖潔運動的教師如鮑德曼和亞撒瑪漢,曾用它來表示成聖過程中的「第二次祝福」。至十九世紀末,因受妥銳(1856-1928)的影響,該語的意義由成聖轉為事奉的能力。至二十世紀初的五旬節運動,聖靈的洗以說方言為表徵,成了他們獨特的教義。

五旬節派也有人把「聖靈的洗」,視為歸正和成聖之後的「第三次祝福」。但多數人仍認為是「第二次祝福」,而以成聖為歸正的一部分。然而,他們均一致認為這是當年聖靈降臨的再現;當年耶穌的門徒被聖靈充滿,大有能力的為主作見證,「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一8,二4)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舊有宗派中愈來愈多信徒自稱經歷聖靈的洗,並認同五旬節派的神學解釋,認為是歸正後的第二次屬靈經歷,並以說方言為證。至七十年代,這浪潮發展成靈恩運動,更多信徒嘗試透過本身宗派傳統的神學系統,來解釋他們對聖靈的經歷,特別是英國教會和羅馬天主教會中的靈恩派。

例如,有的說這是領洗恩典的更新或發揮。然而,無論對聖靈的洗作何定義,有一點是一致肯定的,即聖靈的洗是指信徒個人屬靈生命的復興,大有能力。

「聖靈的洗」一語雖很通行,但在聖經中卻從未出現。新約所用的是一個動詞片語:「用聖靈施洗」。

施洗約翰

「用聖靈施洗」一語在聖經中出現過7次,都在新約。該語似是施洗約翰所創,約翰宣告:「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三11;路三16;可一8;約一33,但後兩書無「與火」二字)──這短句顯然是一個比喻,與約翰的洗禮相對立,也是它的應驗。首先,這洗禮是比喻審判,這可見於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的上下文理。經過火河,或藉著潔淨人的靈,或由於神的怒氣(希伯來語「靈」與「氣」是同一個詞)而被煉淨或毀滅,這是猶太人熟悉的比喻(賽四4,三十27、28;但七10)。第二,這洗禮也比喻恩典。因為火的提煉使人潔淨,恰如揚場之後,五榖將收藏於庫(太三11、12)。第三,這洗禮也比喻新時代的開端。施洗約翰是用不同的方式,形容「彌賽亞時期的災禍」,期待歷經磨難之後,彌賽亞時代的來臨(參但七19-22,十二1;亞十四12-15;《以諾一書》一○○1-3;《西比蓮神諭》三632-651)。

由此可見,在最早期,約翰以「用聖靈施洗」一語描述新時代來臨以前的磨難(「彌賽亞的產難」,參可十三8;《以諾一書》六十二4),以及悔改者進入新時代時被煉淨的經驗。

耶穌

耶穌在傳道期間,曾否論及用聖靈(和火)施洗,已不能確知。但耶穌視其傳道工作為賜福而非審判,這是顯而易見的(參路四18、19引自賽六十一1、2的話;太十一3-5耶穌對施洗約翰疑難的解答)。藉著耶穌的傳道工作,人可體驗新時代的福祉,例如: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十一5,十三16、17)、神國的權能彰顯(太十二28)、撒但的末日已經開始(可三27)等等。不過,耶穌在預見祂在地上傳道的結局時,曾借洗禮與火比喻自己的死(路十二49、50)。耶穌也談及聖靈降臨的事,以激勵將面臨迫害的門徒(可十三11;參約十四15-17、26,十六7-15)。祂也許曾使用施洗約翰的比喻,使徒行傳一章5節和十一章16節記載祂的說話,是錄自祂復活後的工作時期(參路二十四49)。

第四部福音書的作者約翰描述耶穌的工作,好像把麥粒和榖殼揚淨(參太三12),是區分光明與黑暗、真理與邪惡(尤見於約三19-21);然而,馬可和約翰記述施洗約翰的話時,卻略去了「與火」二字,略去了耶穌工作中審判或區別的果效,表明施洗約翰的預告已經應驗。

使徒行傳

在耶穌復活後,使徒行傳中曾兩次使用這個比喻(徒一5,十一16),只說「要受聖靈的洗」,這可能是因為在五旬節聚會上,曾「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徒二3),所以,「火的洗禮」被認為是已經應驗了。但施洗約翰所說的火(「不滅的火」,太三10-12)是很不同的。路加也無意將「有舌頭如火焰」和「好像一陣大風吹過」的大聲響,與施洗約翰的比喻連在一起。也可能是作者認為耶穌之死,已將神的怒火熄滅了,所以進入新時代(即「末後的日子」,徒二17)就無需再經受那火的洗練,只需受聖靈之洗便可以了。

使徒行傳也記載了兩組經驗這聖靈洗禮的人:一為參加五旬節聚會的眾門徒,二為該撒利亞的哥尼流及其親友(徒一5,二4、17、18,十44,十一15-17)。這裏有3種關係需加以闡明:靈洗與水洗的關係從使徒行傳一章5節和十一章16節兩節可知,「受聖靈的洗」是作為比喻,與「受水的洗」相對照。

基督教中有好幾個神學傳統,認為基督教的洗禮就等於聖靈的洗禮;他們指出施洗約翰預言的「聖靈(和火)的洗禮」,已在奉耶穌基督之名舉行的洗禮中應驗了。故此天主教會的傳統信念,認為聖靈在洗禮中,或經由洗禮,賜給領洗的人。然而,在使徒行傳二章4節和十章44至48節,聖靈的洗禮卻不能與水的洗禮混淆(參徒八12-17)。不過,從另一方面看,聖靈的賜予和水的洗禮,也確有密切的關係(徒二38,十九5、6);使徒行傳二章38節大概是要作為基督徒入門的典範訓誨。它把歸主過程分為3步,即:誠信並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領受所賜的聖靈。

同理,約翰福音三章5節最妥當的解釋,是指「重生」乃由水(的洗禮)和聖靈(的洗禮)揉合的結果。有些人解釋「從水和靈而生」,就等於「用水和靈施洗」,這種解釋的根據卻不大為人信服。

靈洗與歸正的關係在使徒行傳的兩段經文中,仍維持這比喻原來的意義,也就是施洗約翰使用這比喻的意義。使徒行傳二章4節應驗了一章5節的應許。由於聖靈的澆灌,被視為「末後的日子」的重大標誌(賽四十四3;結三十九29;珥二28、29),門徒受了聖靈的洗,就開始經歷「末後的日子」(徒二17、18)。使徒行傳十一章17節記五旬節那天,就是門徒相信耶穌基督為主的開始;同樣,保羅認為領受聖靈是基督徒開始的體驗(林後一22;加三3),故此,「有基督的靈」應當是一個基督徒的根本標誌(羅八9)。哥尼流及其親友受了聖靈的洗,而得到了彼得所預言的寬恕和拯救(徒十43-45,十一13-18)。所以,在這些地方,「用聖靈施洗」實際上與「叫人悔改而得生命」(徒十一18),並「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徒十五8、9)同義。

有人用以下兩段經文來證明聖靈的洗,是在歸正之後的事。其一是約翰福音二十章22節(參徒二4,八12-17)。約翰的目的可能是強調基督之受難、復活、升天、聖靈降臨四者在神學上的統一〔參約十九30:「(耶穌)便低下頭,將靈魂(或作聖靈)交付神了」〕。縱然約翰福音二十章22節這段文字並非喻意,而是紀實,但不論路加或約翰都沒有暗示,首批門徒的經歷可作為後世基督徒的典範(參約二十22與約四14,七37、38;徒二38)。

第二段經文是使徒行傳第八章。路加可能是以使徒行傳八章17節所記,為蒙受聖靈的開始。(1)在使徒行傳八章12節,路加並未使用他談及歸信時常用的語句(「信了主」,意指委身於主),而只是說「他們信了腓利所傳神國的福音」,可能暗示他們尚缺少獻身的篤誠。(2)在使徒行傳八章16節,他只是說:「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3)在使徒行傳中,聖靈的賜予已是不爭之事。路加並未提及任何祕密的、不可見的聖靈賜予或充滿之事(徒二4,四31,八18、19,十46,十九2、6)。

靈洗與說方言的關係使徒行傳有4處記述聖靈首次臨到門徒的情景,而聖靈的降臨都有可見的結果。3處描述聖靈降臨的結果,是靈感的說話:講方言或發預言。在使徒行傳四章8、31節和十三章9至11節,聖靈充滿的結果使人放膽直言,以及發出立即見效的判語(參弗五18、19)。再看哥林多前書一章4至7節,聖靈賜給哥林多人多項恩賜,包括了「知識」與「口才」。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結論:聖靈降臨在個人或群體的一個常見的表現,便是受靈感說話,也包括說方言。但無論是路加還是保羅,都沒有意圖指出說方言是聖靈洗禮的必然或唯一的證明。

保羅

新約最後一處明確使用靈洗這比喻的,便是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此處明顯是指起初歸信之事,也可見能力的彰顯:男女信徒受聖靈的洗禮而成為基督的身體──即教會的成員(林前十二)。但保羅描述歸正的比喻很多,「在聖靈裏受洗」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如「在基督裏」或「與基督聯合」、「飲於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3)、「披戴基督」或「披戴基督的靈」(加三27;參士六34;代下二十四20;路二十四49)、「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羅六6)等等。保羅也跟路加和約翰一樣,提說歸正時領受聖靈的經歷及其他屬靈經歷,卻沒有區別所謂第二次或第三次的經歷。

「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羅六3;加三27),顯然就是「在聖靈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簡說。很多人把它視為「奉基督之名受洗」的同義語,這樣顯然是指領洗的儀式。這樣的解釋抹煞了水洗與靈洗的區別。無論如何,我們要注意保羅所說:「受洗歸入基督」就是「受洗歸入基督的死」(羅六3)。所以,認識基督不僅是經歷衪復活的大能,也要與祂一同受苦(腓三10)。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衛‧巴瑞特(David B. Barrett)把近代靈恩運動(Charismatic Movement)分作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指源自1741年的五旬節運動;
  第二階段是指1907年的靈恩運動;
  第三階段是指1970年的,主要由溫約翰(Wimber)引發的葡萄園運動。

John Wimber

但他承認這分法並不是最流行的;事實上,1970年溫約翰在他住的約柏連達教會的牧職,「經驗叫人沮喪」;被認為葡萄園運動的發源地,「加略山小教堂」還未成立。由加略山小教堂改名為「葡萄園基督徒團契」的,是82年五月;83年遷到阿納海姆(Anaheim)。

稱葡萄園運動為「第三波」(the Third Wave)的,是此運動另一領導人魏格納(C. Peter Wagner, 'A Third Wave ?' in Pastoral Renewal 8,

C. Peter Wagner

1, July~Aug. 1983, pp. 1~5)。按此運動的領袖解釋,為什麼他們不欲被稱為靈恩派,韋約翰(John White)認為靈恩派常給人的是「缺乏智慧及未有深入神學反省者的印象」(「專訪韋約翰醫生──第三波靈恩運動探究之一」,《時代論壇》,141期,1990年五月十三日,1頁);魏格納的解釋是,「他們要經歷聖靈的能力,在醫治病人、趕鬼、接受預言,和在不影響現有之事奉哲學下,參與其他聖靈恩賜的彰顯」(C. Peter Wagner, 'Third Wave', in Dictionary of Pentecostal and Charismatic Movements, pp. 843~4)。韋約翰的解釋是昧於第二波(指二十世紀中葉的靈恩運動)的神學作品,他的解釋與第一、二波的特徵不能分開來。故第三波是只有時間上的不同,沒有內容上的分別。(參楊牧谷著,《狂飆後的微聲──靈恩與事奉》,卓越,1991,一~三章);即使魏格納在上述文章列出五點被視為第三波的特徵,在第二波不屬極端的作品仍然可以找得出來。

第三波之葡萄園運動,基本上是由溫約翰在加州阿納海姆帶領的基督徒葡萄園團契發展出來的。開始的時候只是貴格會(Quaker)幾個領導人物自組家庭查經聚會,時為1976年十月。77年一月溫約翰才加入。在短短三個月時間,人數已由原本的十二人增到一百二十五人,不容於原來的教會,遂自立為教會,改名為加略山小教堂。

到77年四月初,會友開始經歷聖靈充滿、說方言、行神醫等事,立刻吸引大量年輕人參加聚會;人數由立會時的一百二十五人增加到七百人;會友平均年齡是十九歲,到83年增至二十一歲。

82年五月,加略山小教堂改名為葡萄園基督徒團契;83年遷到阿納海姆;到85年,人數增到五千人,另有一百二十個分會;按巴勒在88年的估計,約有二千萬基督徒可算是屬於第三波的。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