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國廣播公司(BBC)指《聖經》中的方舟故事純屬神話而非事實之說。它指故事出自公元前2700年巴比倫時代,一個國王吉爾伽美什的遭遇,當時他在運送牲口時遇到大水災。

另一方面,節目表示就算連續下雨40晝夜,地球上亦不存在足夠的水去掩蓋所有陸地,與《聖經》記載不符。另外,以當時技術水平,沒可能建造一艘有「鐵達尼」號三分二大小的巨船。而且要把全世界每種動物都送一對上船,估計要花三十五年之久。

洪水滅世的真確性

有關洪水的故事,是古代神話中最多的,根據科學與神話學者Mark Isaak的研究和搜集,全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古代洪水故事,最少有二百五十四個地區和民族,遍及歐洲、中東、非洲、東亞洲、澳洲、太平洋島嶼、北美洲、中南美洲;涉及八十四個語言系統,包括印歐語系,突厥語系(Altaic),亞非閃族語系(Semitic),古蘇米爾語系、尼格剛果語系、尼羅薩哈拉語系、亞洲十九個語系、大洋洲十一語系、美洲四十三語系等。作為文明始源的古國,除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多個遠古記載外,還有埃及、印度和中國。

最近的地質學家研究了一種生活在11600年前洪水時期的微小海洋生物的甲殼。而在不同環境中發現的動物,全都是因為大洪水以及伴隨而來的氣候變化而死亡。隨著第三冰河期的結束,歐洲巨大的大角鹿、洞熊、巨大的歐洲野牛等都滅絕了,南美的大樹獺、雕齒獸都滅絕了,東南亞30餘種象以及除了兩種犀牛之外的所有種類的犀牛都滅絕了。

另一支考古學家也辨認出距上述年代約8000年後的人類,寫在烘乾的黏土板上的文字,證明挪亞時代曾發生過一場席捲全球的洪水。此外,以方舟龐大的尺寸、加上洪水要等150天才消退,可見此場洪災是普世性的,以懲罰普世的人類。

另外,一九八三年古史研究者Edward E. Crawford在亞拉臘山的阿何拉阿谷(Ahora Gorge),發現一批石刻字,是所謂前蘇米爾(proto-sumerian)的楔形文字,屬人類最古老的字,其中一塊石刻名為阿何拉約刻字(Ahora Covenant Inscription)可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為文明發始期的記錄,右邊清楚看到「上帝」一字,與中國甲骨文的「帝」字一致,其旁為「牛」、「羊」、「獻祭」、「立約」、「天上光明之弓」等字,意指「上帝立下天上光明之弓(彩虹),人獻祭與之立約」。再旁為「男女結合」、「生養」。

這段文字被譯為「上帝以天上光明之弓(彩虹)立下祭祀之約,前去,男女結合,生養眾多」。這段文字奇異地與《舊約.聖經》記載洪水後的情況一致,《創世記》記錄洪水之後,挪亞和家人出了方舟:「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上帝曉諭挪亞和他的兒子說:『我與你們和你們的後裔立約……我把彩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創世記》八章二十節,九章八、九及十三節)又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創世紀》九章一節)

這是遠古時代最早與洪水有關的記載,而涉及洪水的也不少,如蘇米爾王表(Weld Blundell Prism,英譯The Sumerian King List),明確將年代分為洪水前與洪水後,洪水前有八位君王,曾以五個不同的城為首都,洪水之後即以基什(Kish)為首都。

蘇米爾文化是人類最早期的高級文明,其楔形文字亦明確記載了洪水:「諸神要以洪水滅人類,火神Enlil警告祭司王蘇殊德拉(Ziusudra,其名意為長壽者),洪水將至。他通過一牆傳聲,蘇殊德拉站在旁邊聽見,被指示建一大船,把各鳥獸帶進去。狂風吹來,大雨帶來洪水七日七夜。」

有趣的是,蘇米爾文中水災一字,字形竟是L形方塊中的一隻船,類似方舟。這都是最早文明起源期的記載,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

建造方舟的事實

根據記載,方舟長三百肘,若以希伯萊單位計算,是四百五十呎長,若以埃及單位算,則是五百一十五呎(如今亞拉臘山的方舟遺骸正好五百一十五呎),闊為五十肘,高三十呎,且分為三層。今日用較短的希伯萊單位計算,其可用平面空間超過十萬方呎,比二十個籃球場大。立體空間超過一百五十一萬八千立方呎,最少等於五百六十九卡現代貨運火車的容量,這些兩層火車卡可載二百四十頭羊。

據Ernest Mayr指出,現今地球動物及水上生物合共九十多萬,據Morris及Whitcomb的統計,須放入方舟的陸上動物約有三萬五千種,今且將之加算為五萬種,其中只有少數是巨型的,如恐龍和象,初生的巨大恐龍體型不大於鱷魚,小的動物如昆蟲老鼠、貓等很多,今將大小動物平均,體積約為一頭羊,五萬頭羊約佔二百零七個貨運車卡,為方舟體積的百分之三十七,還有大量空間放糧、水及活動。

故此,依照這些數據,方舟放下陸上動物在事實上是可能的。而《聖經》提到挪亞在500歲生兒子閃、含、雅弗,600歲的時候,洪水氾濫地上,估計挪亞在100年之內建造方舟是可行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