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災 人 禍 中 的 三 次 探 索 

在這樣的背景下,「影音使團」沒有放棄尋找方舟的希望。2000年是一個契機,土耳其政

影音使團亞拉臘山之旅

府封山十年後,重新開放亞拉臘山予遊客,可惜只是局部開放,有部份地區仍列入軍事禁地,須向軍方申請許可證。

2003年8月,「影音使團」創辦人袁文輝先生連同梁燕城博士和李志光牧師,首次踏足亞拉臘山,得悉當地人流傳山上有長方形木盒,埋藏在冰雪之下。當他們抵達約一萬呎山坡時,發現一肩平巨石,石上有一個洞孔,相信是古代船錨,由此推斷方舟曾停泊在山上。

至2003年11月,「影音使團」的探險隊從山的另一邊(東面)攀登,希望全方位去尋找方舟。當他們攀登至3000多米的高度,發現水母及貝類化石,還有鹽塊,證明從前這裡是海底。 

庫 爾 德 族 流 傳 四 代 的 秘 密 

2004年7月中旬,「影音使團」探險隊第三次前往亞拉臘山,並訪問了當地庫爾德族一位82歲老人家,知道他爺爺曾登山,並進入了方舟。在深入的訪問中,他披露了爺爺的所見所聞:「他發現那不是山洞,而是房間。他們觸摸地下,但這不是山洞,更像是大型的建築物,有很多房間。他發現有一個房間滿佈穀物,當時想到沒人會相信他。他把穀物放進小袋內,帶回村莊。」探險隊經過三次攀登亞拉臘山,雖然遇上危險,分別是第二次適逢伊斯坦堡遭受恐怖襲擊和第三次旅程遇上地震,但並沒有動搖尋找方舟的決心。在歷次探索中,有感距離目標越來越近,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庫爾德族土著領袖的信任,透過他掌握了亞拉臘山最大的秘密,並為第四次探索作好準備。雙方更簽定協議,探險隊不能冒險,不得取走任何東西,在軍方許可下,才可進行科研,亦要在當地進行。 

第 四 次 探 索 : 4,200 米 的 驚 人 發 現

 

古代船錨

亞拉臘山在1840年發生大地震,令久埋冰雪之下的方舟重現。猛烈的地震令方舟斷裂為多部份,由於地形陡峭,根本極難攀爬探索,因長年冰封,從人造衛星圖片上也難察覺,必須有探險隊前往,待大量溶雪才會發現。

今年全球溫室效應,令亞拉臘山的冰雪融化,雪線向上移,渡過500年來最炎熱的夏天,正是數百年難得一遇的探索好時機。庫爾德族土著領袖曾登山超過280次,在他的帶領下,「影音使團」探險隊第四次攀登亞拉臘山。10月時份,剛好較早前的雨水退卻,是全年最佳的登山時間。更令人鼓舞的是,經過多番爭取,土耳其軍方終於特別簽發禁區登山證,並全力協助這次歷史性的探索。 

另 闢 蹊 徑 由 南 面 登 山

第四次的亞拉臘山探索之旅,在今年10月12日由香港出發。這次旅程特別之處,是捨棄一般外國探險隊尋找山頂及北面的路線,而是另闢蹊徑,由南面登山,目的地是4,200米的位置。這些資料,都是由當地人口中獲得的。而且更成為首次外國探險隊,闖進這禁地。雖然已掌握了方舟的確實位置,但能否攀登至目的地,便要視乎天氣情況。香港的探險隊員,袁文輝和李志光牧師,抵達凡城(Van)後,跟土耳其和庫爾德族10人攀山專家隊會合。10月16日,探險隊在2,800米的山腳紮營,等待早晨醒來正式展開艱苦的旅程。這夜,同行的回教徒認為山是神聖之地,為表達對山的尊重,特別舉行營火儀式並祈禱。這一刻,基督徒和回教徒充分表現出和諧合作與包容。 

艱 苦 的 登 山 旅 程

當探險隊越往高處走,旅途越覺艱辛,香港成員開始出現高山反應,感到頭痛、暈眩及行動遲緩。10月18日晚上,在3,800米的高山,溫度只有零下4至5度的營地,他們要作出極重要的決定──繼續登山還是放棄。按照原先訂下的計劃,明天大清早5時許,他們便要攀登至4,200米的目的地。但眼前有太多不可知,例如身體狀況是否可支撐、天氣會否突然轉壞,可能出現的危險包括雪崩、電擊、浮沙和冰裂。另外,旅程的最後一段是45度的斜坡,探險隊員需要以繩索相連,一起登山,因此只要一人出現問題,便會拖累所有人。對香港的隊員來說,20多年的追尋,就是為了明天的旅程,因此沒有放棄的理由。

類似橫樑的木結構



黎 明 初 現 啟 明 星 

10月19日清晨5時,庫爾德族的隊員齊拍掌歡呼,原因是他們看見了晨星(根據他們解釋,是黎明仍可見的星星,即金星,中國人稱之為啟明星,顯示天氣晴朗)。往後幾小時的旅程雖然辛苦,但猶幸天氣沒有逆轉,當他們翻過了45度的斜坡後,便抵達一懸崖邊,而且見到一露出於懸崖的長方型、有冰幅蓋的物體,在白雪中呈倒轉三角型狀,亦即方舟的位置。

重 要 發 現

此處是冰川,冰河從高山流下來,隱約可見大型的木箱型結構。結構被幾層泥石流覆蓋著,呈輕微傾斜的平頂,一直延進山內,像木箱藏在雪山之中。垂直面呈黑色的直牆,牆身被火山灰蓋著。他們訪問過熟悉亞拉臘山地形的專家,指出此部份的泥土牆呈黑色,明顯跟整個山的紅色泥土不同。由此估計,黑色的直牆其實是木質混火山灰經過燃燒所致,並推斷此為部份為方舟的外殼。 

類似人面獸角的結構



李牧師在這地點看見外面有類似人面獸角的結構,似是嚴禁外人踏足。側面出現一道極大的裂縫,三方面的雪水從漏斗型的裂縫湧進去。

因內外的溫度相差甚大,形成外面是雪面,內裏則是面積龐大的冰面。裏面有木的結構藏在冰中。

探險隊員移去部份混有沙泥的積雪,發現內裡是一個很大的空間,地下結冰。他們利用雪插探測,冰只有三至四吋深,冰下全是水,水深不可測,由於裝備不足,於是沒有昂然冒進,而是利用長鏡頭和夜視鏡拍攝內部空間,結果發現類似橫樑的木結構。

大 型 木 箱 結 構

圖: 袁文輝先生(左)及李志光牧師(右)

另外,探險隊員將碎石從左右兩邊拋進入口,去探測空間究竟有多大,結果發現深不可測,從石塊的回音可估計空間既寬且闊。這次的探索總結出三個重大發現 : (1)亞拉臘山4,200米上,有木造結構;
(2)空間非常偌大,不似是天然結構;
(3)探險隊的特殊經歷,包括曾在現場拍攝了一些受超自然干擾的片段,奇妙地跟當地流傳已久的說法吻合:庫爾德族人稱埋藏方舟的地方有靈界把守,住在山下的族人,基於害
怕,也甚少踏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