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七○一年,亞述王西拿基立入侵猶大。這件事不僅在聖經中有詳細記載(王下18-19章;代下32章;賽36-37章),而且也在猶大和亞述的文物上留下了痕跡,終為考古學者發現。
按代下32:3-4, 30的描述,猶大王希西家為了應付是次亞述的入侵及圍攻,特在耶路撒冷建築地下水道,把城外的基訓泉水引進城裡面。主後一八八○年,當一個男孩在耶城的西羅亞水池嬉玩時,竟發現了這條地下水道,並在距西羅亞池進口約六公尺(二十英尺)的右牆上發現一塊碑刻。
自此,這地下水道的面目終為考古學者發掘出來,而石刻上的文字亦證實為主前八世紀希西家對整件工程的記錄。原來昔日這水道分別從兩邊入口(城外的基訓泉與城內的西羅亞池)鑿起,水道迂迴曲折,呈「S」形,直至兩邊開鑿的工人在中央相匯,鑿通隧道為止,工程可謂匠
心獨運。水道全長約零點五五公里(一七四九英尺),高約二公尺弱(六英尺)。今日水道仍可使用,兩邊出入口更是遊客旅遊勝地。
按聖經記載,西拿基立一度攻打拉吉。考古學者在拉吉果然發現了亞述軍人盔甲與弓箭的碎片。另一方面,學者在亞述首都尼尼微所發現的碑刻亦有提及西拿基立的戰績,當中這位亞述王自稱攻下了四十六座猶大城邑,擄走無數人民,並將希西家圍困耶城內。西拿基立更聲稱希西家後來須奉上貢銀,始得免禍(參王下18:14)。
此外,考古學者也發現了西拿基立之前約廿五年,兩位亞述將領致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的信,論及他們圍攻巴心倫城的經過,顯示亞述將領果有陣前誘敵投降的做法(參代下32:10-15),並且很可能在攻城前先派小量將領與兵士勸降,敵方若不依從,始派大軍圍剿。這些發現對解釋聖經中西拿基立圍攻耶城的記載裨益甚大,讓我們對聖經的可靠性更深信不疑。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歷史學家約瑟夫·福那維斯在《猶太人之戰》中指出,大量猶太人隱藏生活在此地道裡,直到他們從此地道的南端逃離這一城市。 “這是人們隱藏和逃離耶路撒冷火災和毀滅之災的地方,”蘇克龍說。當時,成千上萬的人住在耶路撒冷,但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人利用此地道當安全出口的,他說。
在羅馬人征服耶路撒冷前的6個世紀,第二猶太共和國維持了6個世紀,在第二猶太共和國時期,第二聖殿是猶太人朝聖的中心。這是猶太人的統治者希律王建造的最著名的建築。第二聖殿時期大致從公元前515年聖殿重建開始,直到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人毀滅結束。

此地道的發現並非是有意的。蘇克龍表示,挖掘人員正在尋找耶路撒冷在第二聖殿時期的主幹道,碰巧發現了一個小小的下水道。此發現讓他們順藤摸瓜,進而找到了位於主幹道下的主下水道。
此地道至今大約有100米長的路段還沒有被挖掘過,考古學家估計其總長度有差不多1公里,從耶路撒冷南端的西羅亞池塘延伸至神殿,猶太人把神殿看成聖殿山,而穆斯林將此當成阿克薩清真寺。
考古學家認為此地道通向基德倫河,最後匯入死海。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