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城遺址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色列当地时间2003年10月27日消息,美国考古学家对伯赛大城遗址进行了三年多的挖掘与研究,证明了《圣经》里所描写的伯赛大是有真实的历史依据的,这将改变人们对圣经和以色列历史的传统看法。

圣经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城市是伯赛大,有三个圣徒出生在那里,耶稣在那里行过神迹,他使瞎子复明,用五个饼和两条鱼让五千人吃饱,并且从加利利海上走过去。这无疑增加
了人们对它的兴趣。

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与其他圣经时代的城市不同,伯赛大被保存得相当完好。大量建筑物的发现表明这里自公元前10世纪起就存在着秩序良好而且相当稳定的社会组织。

一条由玄武岩铺设的宽四米的道路,通向伯赛大的城门,从那里可以俯瞰东北的加利利海。最近的挖掘使50米长的路暴露出来。 Rami Arav博士说,雷达测试显示甬路并不是到城门为止,而是继续向前延伸。

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考古学家Rami Arav博士视察了伯赛大的所在地,认为甬路建造于公元前10世纪,它是Geshur王国(伯赛大是它的首都)稳定和繁荣的象征。甬路通向的城门是王国的心脏。人们在那里进行商业活动,举行法律讨论,传播全国各地发生重大事件的新闻。沿门两侧放置的长椅子上坐的是这个城市的长老,他们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根据城门周围发现的祭坛遗迹判断,宗教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这个城门是一个不朽的建筑,它是在大马士革和埃及之间发现的同种建筑中最大的。它约占地半德南(一种土地计量单位),城墙是用巨大的玄武岩石块辅以白灰砌成的,今天它们中的一部分仍然保持完好,但是约升高了3米。城门的内部有四个大的阁间,是用来贮存祭物和小麦的。

Rami Arav博士说,伯赛大是在以色列发现的公元前10世纪的最大的城市,它的总占地面积超过80德南,要大过同时期的城市耶路撒冷。

城市被两道护卫墙包围着,外面的较为窄小,里面的则厚重结实,他们也是用巨大的玄武石砌成的,现在已经上升了6到8米。

对城市的规模、建造方法、通向城门的甬路以及城市对居民宗教和世俗事务的管理等的深入了解令Rami Arav博士非常高兴,他说,在伯赛大三年多挖掘的历史重要性早已超过了当初对它的发现。

根据圣经的描写,伯赛大建于大卫王和所罗门王时代(即联合王国时代,the period of the United Kingdom),但是那个时代的大卫王的耶路撒冷、其他的首都城市如撒马利亚,几乎没留下任何痕迹。 Rami Arav博士说,作为首都城市,伯赛大保持完好,它是圣经时代首都城市的典范,根据它的建造方法我们可以推断耶路撒冷、撒马利亚和其他类似城市是什么样的。

建造像伯赛大这样大的城市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工程学、建筑学知识以及建城技术。 Rami Arav博士说,伯赛大建造得如此成功表明那个时代这个地区的王国已经有能力完成如此大的工程项目。

因此,伯赛大的存在让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相信圣经所描述的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是有现实依据的。这些发现惊醒了那些认为在神话故事和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学者,他们原来认为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是一个部落社会而不是有组织的稳定的社会。

伯赛大的优秀建筑、城墙和塔楼(保卫城市的军事工事)终于没能地挡住亚述王Tiglath-Pileser III军对的进攻,他们占领了这座城市于公元前732年,并且毁了塔基。但城市没有完全被毁坏,它被分散占据,曾经作过提尔人的居所,后来被希律王的儿子占领,并重建了这座城市并且在里面修建了罗马神庙。但是伯赛大从未恢复到它在公元前10世纪的规模。残城只有一个渔村那样大小。

但这并不妨碍伯赛大赢得尊敬,这座残城在《圣经》里经常被提到。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世紀的前半部是上帝的手猛烈摑打那些對聖經懷疑批判的學者專家的時候。這些狂妄、藐視上帝的人說聖經裏的亞伯拉罕、雅各等事蹟,全無事實根據,只能當作為比喻一個時代的化身,如中國的有巢氏、伏曦氏等。繼吾珥城的重見天日之後,在中東地區的聖經考古研究大放異彩,更多的遺址被陸續發掘出來。考古學家的發現不單證實了這些族長確實存在過,當中的資料更引證了聖經記載的準確性。就連聖經中形容亞伯拉罕時代的風俗習慣,也和新近發現的近東文獻所記載的完全吻合。考古學家Professor Nelson Gluek說:“在三十年的考古生涯中,我一手拿鏟,一手拿聖經,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我還沒有發現聖經有記載錯誤的地方。”你知道嗎? Professor Nelson Gluek是一個猶太拉比,不會隨便替基督教說一些好話,但他說的實在一點都不假,因為他挖掘的石頭還在呼喊!

從1933年至1939年,在考古學家Professor Parrot的率領之下,伊拉克境內,距離Abu Kemal七裏的一個山丘Tell Hariri ,開始了日以繼夜地挖掘工作。在這裏出土的第一件珍貴古物是King Lamgi-Mari的石頭雕像。雕像上刻有文字說:我是King Lamgi - Mari,馬利王國的皇帝,敬拜Ishtar神。以後的發掘證實了這裏是馬利城,是巴比倫和亞述帝國的文獻裏時常出現的一個地方。在這裏還發掘了比著名的亞述王Ashurbanipal圖書館還多的泥板文獻,達24000塊!這個主前2000年的馬利城,就像吾珥城一樣,有高度的文化藝術。住民是Amorites,亞摩利人,也是敬拜月神。專家解讀了那些泥板後,發覺創世記裏所提及的哈蘭、拿鶴等地方都是相當繁榮的城市。哈蘭(在土耳其)是亞伯拉罕出吾珥城,到迦南地途中的半途站Half-way house。圖一顯示的是在哈蘭遺址上,我們可以看見的一些蜂巢式的現代建築物。

約主前1900年,在離巴格達附近的Eshnunna發掘出一塊泥板。泥板上記載的是當時的一些法典條文。懷疑派的專家學者認為在摩西時代不可能有那麼完整的誡命和律例,所以他們以為五經是以斯拉時代的產物。雖然後來發現了Hammurabi法典(約主前1700年),但和摩西的律例典章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Eshnunna的法典裏有許多和聖經裏記載有關族長時代的風俗習慣完全吻合的條文,譬如,撒萊因沒有生育,向亞伯拉罕提議,叫他和自己的使女夏甲同房就是一例(創十六: 2)。

在巴格達北部150裏的一個地方所發掘出來兩萬件泥板之一的Nuzi。 (Nuzi是主前1500年Mitanni王國裏屬於Horite族的一個城市)泥板上記載了一些比族長時期稍後的東西,但卻跟創世記裏許多習俗相似,如有人因三隻羊出賣自己長子的名分(創二十五:27 - 34),臨死前在床頭上祝福孩子(創四十八:章)。還有,拿鶴、哈蘭、他拉、西鹿(創十一:23)等地名都有出現在泥板上,可見當時大家都已經很熟悉這些名字。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1900s年代,當懷疑派借用了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 - 1900)的理論,宣稱“神已死”,認為聖經是神話,聖經的記載錯誤百出的時候,上帝卻靜悄悄地在1923年,使用一群由考古學家Sir Charles Leonard Woolley所率領的探測隊,來到伊拉克境內的一個沙丘Tell al-Muqayyar上,開始了漫長的挖掘工作。 1929年的春天,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黃沙滾滾的沙丘之下,出現了五座神廟,圍繞著King Ur-Nammu高聳的神壇(Ziggurat)。最大的一座,面積是100 x 60 yds,這些神廟供奉的是月神Nin - Gal。以後的挖掘證實了這裏是聖經的吾珥城(創十一:31)。

吾珥城重見天日,其規模之大,真叫考古學家們震驚不已。別以為吾珥城的居民是“未開化”的初民,從發掘的東西,如圖片(二)的數學泥板,上面竟然有像希臘數學家Pythagoras的直角三角形定理(就是兩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雖然泥板不是直接將此定理如此陳述,但從泥板上的文字所描述的,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居民已經知道這條定理,並且懂得應用此定理在建築上。吾珥城道路兩旁還可以看見兩層樓的建築物,這就是一個明證。

在所挖掘的許多物品中,有一支十二弦琴(Twelve-stringed Lyre)。 (圖片三)過去的專家學者總是懷疑大衛的詩篇裏提到的十弦琴,這種弦琴只出現在很晚的歷史裏,所以他們說大衛的詩篇絕對不是主前一千年的著作。吾珥城出土的這支十二弦琴把懷疑派的論調完全推翻!

十二弦琴前有一隻雕刻非常精美的公牛頭;出土的還有許多陪葬品,其工藝技術非常卓越。這顯示了亞伯拉罕居住的吾珥城有高度的文化藝術。

考古學家的發掘並沒有停留在吾珥城,他們繼續往下挖掘,還發現了“皇帝之墓”(The graves of the king of Ur),洪水留下的泥土斷層等證物。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比倫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匯處。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倫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在古巴比倫國最出色的國王漢謨拉比死後,巴比倫不斷受到外族的進攻,歷經了500多年戰亂,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領導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然而,88年後,新巴比倫王國又被波斯人徹底毀滅。隨著巴比倫王朝的覆滅,顯赫一時的古城巴比倫,也日漸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倫王國時期,巴比倫也是古代兩河流域地區最壯麗最繁華的都城,巴比倫古城有內外兩道城牆,城裡最壯觀的建築物,就是尼布甲尼撒王宮和著名的“空中花園” ,以及那座據說讓上帝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

那麼為什麼把巴比倫城又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呢?這個說法來自《聖經.舊約》。

《聖經.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於是就在那裡定居下來,修起了城池。後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決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這就是巴別塔。他們用磚和河泥作為建築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頂已衝入雲霄。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又驚又怒,認為這是人類虛榮心的象徵。上帝心想,人們講同樣的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後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呢?於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後來人們就把巴比倫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

巴比倫城牆的厚度,可以讓一輛4匹馬拉的戰車轉身。長達16公里,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城樓。城牆的兩端起於幼發拉底河畔。河對岸是巴比倫的新城區,一座大橋橫跨幼發拉底河,使新城區跟主城連在一起。所以,這座城牆不僅是巴比倫人用來抵禦敵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護巴比倫城不受河水氾濫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倫城有100座銅做的城門,因此希臘大詩人荷馬又把巴比倫城稱為“百門之都”。

巴比倫古城的大門叫典禮門,高4米多,寬2米左右。門的上部是拱形結構,兩邊和殘存的城牆相連,門洞兩邊的牆上有黃、棕兩色琉璃磚製成的雄獅、公牛等圖像。這座城門建築得十分牢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在摧毀巴比倫古城時,只有這座城門倖存下來。在千百年風雨剝蝕下,古城城牆已坍塌無存,唯獨這座城門依然完好如初。

穿過城門是一條廣闊大道,上面鋪著灰色和粉紅色石子,大道兩旁的殘牆上現在還留著清晰可見的雄獅、公牛等圖像。尼布甲尼撒的王宮就在大道西邊。被人們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就在南宮的東北角。相傳,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為讓他的米底妻子賽米拉米斯公主,排憂解悶而興建的,可惜它早已不存在了。
    
傳說中的空中花園

赫赫有名的巴別通天塔就聳立在大道的北面。巴別塔本是巴比倫古城裡,一座供奉巴比倫人的主神馬都克的神廟。塔的頂端是神殿。有一條石梯可以直通神殿,敬神時,穿著白色法衣的祭司在由樂器伴奏的合唱聲中登上塔頂。這座巴別塔就是《聖經.舊約》裡的巴別通天塔。 “巴別”這個詞是巴比倫文,意思是“神的大門”。由於它的讀音跟古希伯萊語中的“混亂”一詞相似,加上當時巴比倫城裡的居民講的遠不止一種語言,《聖經.舊約》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語言混亂”與上帝對建塔的懲罰相聯繫,編出上述的故事來了。

巴比倫古城裡最早的巴別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亞述國王辛赫那里布攻占巴比倫時就破壞了。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後,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國不分民族、不分地區都要派人來參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別通天塔共有7層,總高90米,塔基的長度和寬度各為91米左右。在高聳入雲塔頂上,還建有壯觀的供奉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倉庫和祭司們的住房。在5000多年前,人們能建起這樣一座如此巍峨雄偉的通天塔,實在是人世間的一大奇蹟。遺憾的是,巴別塔如今剩下的僅僅是一塊長滿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殘跡了。

在波斯人徹底摧毀了巴比倫之後,人們對巴比倫通天塔仍然念念不忘。公元前331年,當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已經荒蕪的巴比倫後,他曾經想重建通天塔。但是,單單清除廢塔的磚瓦就需要一萬人工作兩個月。最後他只好放棄了這個計劃。
    
通天塔

千百年過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巴比倫城的遺址。

1899年3月,一批德國考古學家,在今天巴格達南面50多公里的幼發拉底河畔,進行了持續10多年之久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終於找到了已經失踪兩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後的巴比倫古城遺址。

考古學家們現在仍在巴比倫古城遺址上進行著發掘工作。許多宮殿、神廟、街道和住房已經漸漸露出地面。考古學家們正在和歷史學家、藝術家們一起,根據發掘出來的文物,複製古城巴比倫大多數建築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這座人類宏偉的古城恢復舊觀。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利哥古城的考證是基於聖經的記載,十九世紀以後,考古學家們不斷湧來,探尋這座古城遺址。 1867 - 1870年,歐洲人沃倫率先在耶路撒冷及其周圍地區展開了調查發掘工作,但是一無所獲。

1907 - 1909年,德國的厄恩斯特.塞林教授(Prof Ernst Sellin)和Prof Karl Watzinger揭開了耶利哥城的發掘序幕。他們發掘出耶利哥城的里外兩面的城牆,相隔10 - 12尺,內牆有12尺厚,外牆則有六尺厚和25 - 30尺高。由於當時學者還未熟悉銅器時代的防禦設計,兩個考古學家不能確定整個防禦工事的運作。

1930 - 1936年以及1952 - 1958年,英國的加斯唐(Prof John Garstang)和凱里揚Kathleen M Kenyon分別率領一支考古隊繼續發掘此古城,揭示出從新石器時代直至聖經約書亞記第六章所描述的毀城時代為止的完整序列。原來耶利哥城比5000年前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的蘇默(Sumeria)各城還早4000年!

耶利哥城又叫棕樹城(士三:13),它的存在全拜蘇丹泉的淡水之賜。泉水在一座形狀奇異的橢圓小山山腳下湧出,小山名蘇丹山,就是耶利哥古城的所在地。從耶利哥遺址豐富的文化層,我們可以推想過去在這裡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1)前陶新石器文化層:是最古老的耶利哥。在這一層中,發現有直徑五米左右的圓形豎穴居室,和厚二米、高四米的石砌城牆。

(2)有陶新石器時代:繁盛一時的耶利哥城在主前7300年左右突然衰落。在主前4500年左右,這裡又重現人類活動的踪影。居民已會製作陶器。

(3)古青銅時代:主前3000年的青銅時代,這裡開始形成一座城市,居民用乾土坯壘砌的城牆在地震和外敵的攻擊下,屢廢屢興,最終被阿摩利人的一把火燒掉。

(4)中期青銅時代:主前1900年,有來自敘利亞的民族佔領了這座城,這是耶利哥最繁榮的時期,很快,城市高度發展,成為重要的貿易中心。

(5)好景不長,主前1560年左右,從埃及來的許克所斯(Hyksos)人攻入耶利哥,混亂中,城市毀於大火,化為焦土。

(6)後銅器時代: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攻城的時候(約主前1400年),耶利哥城是殘垣頹壁,滿目荒涼,根本就沒有聖經所記載了那幅場面嗎?這是懷疑派的專家學者所說的。

懷疑派的人是根據英國考古學者Kathleen Kenyon的研究而下的結論。她因為在耶利哥的遺址上找不到後銅器時代的代表性陶器,所以才說耶利哥城在主前1400年早已不存在,聖經中有關希伯來人攻城的記載均屬虛構。基於Kenyon本人的學術地位及聲望,耶利哥古城一度成為質疑聖經歷史真確性的力證。

石頭是不會說謊的!公元1990年,中東考古學家Bryant Wood考察耶利哥遺址,並根據最新及完整的出土資料,證實耶利哥出土的陶器,有明顯的後銅器時代製作的特色,其中包括著名的Cypriot bichrome ware (一種由Cyprus入口的陶瓷)(圖四),是學者公認為鑑定後銅器時代的代表性陶器。 Kenyon當年之所以沒有發現,是因為她只在貧民區中一極小範圍內發掘(兩個26尺乘26尺的平方範圍),故此找不到這種視為珍貴的Cyprus陶器。而Bryant Wood發掘的地方是當年耶利哥的王宮所在地。

至於上文所提有關1907 - 1909年德國的厄恩斯特.塞林教授(Prof Ernst Sellin)和Prof Karl Watzinger所發掘的城牆,現在已經證實是當年被以色列人發聲震倒的城牆。圖二所示是城牆的橫切面,圖三顯示內外城牆塌毀,倒下來的石頭讓希伯來人可以“往前直上”耶利哥城。 (書六:20)這些倒下來的石頭是紅泥磚頭,被Kenyon發現在外圍護土石牆之外,數量之多,足夠形成外牆和內牆!最重要的是,這些磚頭是在石牆之外,證明了城牆不是被攻陷,而是塌陷!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猶太民族歷史中,出埃及是一個重大事件,但出埃及發生在那一年卻是一個謎。一般在考古學上的探討,有兩個推想:一是「早年代」,約為公元前十五世紀,包括可能在圖莫斯一世(Tuthmosis I公元前一五○四年)著靰著孟德二世(Amenhotep II公元前一四○一年)之間;另一是「遲年代」,為公元前十三世紀,大約可能在維馬斯一世(Ramesses I公元前一三○七年)至維馬斯二世(Ramesses II公元前一二二四年)之間。

其根據為在迦南城被攻破,在考古學上已有證據,此中有兩個年代的遺跡。聖經記載猶太人出埃及後,在曠野流浪四十年,才攻入迦南,故由迦南地各城被毀的日期,往前推四十年而得知出埃及的日期。主張遲年代的證據,考古學發現在公元前一二五○年至一一五○年間,大批迦南城被攻毀,著名考古學家Albright認為Beitin的遺跡,即是聖經中的伯特利(Bethel) ,被毀年代為公元前一二五○年。若這些都是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入迦南的進攻遺跡,將之推前四十年,那麼出埃及年代約為公元前一二九○年前後。

反對遲年代的人,則認為聖經並無記載約書亞毀滅諸城,只毀了著名的耶利哥城(Jericho),艾城(Ai)及夏瑣城(Hazor),而最近對耶利哥城的探索,有極富戲劇性的發現,符合早年代。

歷史事實?抑或神話?

耶利哥城的崩毀,是西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此城守著迦南的門戶,城牆高厚,守軍高大壯健,是古代極強大的堡壘,猶太人雖為數達百萬人,但卻是烏合之眾,無任何能力與技術攻城,但據聖經記載,猶太人圍城行走七日著A然後一起吹號,上帝以神蹟震毀城牆,使猶太軍輕易攻入,而後能順利攻入迦南。此中還有妓女喇合的故事,她因不堪耶利哥人的殘暴,義助猶太探子,故大軍入城時,沒有摧毀喇合的房子。

猶太人數千年來都在傳頌這故事,這是歷史事實?還是神話故事?

一九○七至一九○九年,考古學家Sellin與Watzinger在耶利哥發掘出兩重古城牆,外城六呎厚,內城十二呎厚。一九三○年考古學家Garstang詳細考察,發現兩城牆之間充滿碎磚石,且有大火燒毀的痕跡,更發現外城牆向外倒塌,而內城牆卻向內倒塌,那是奇異的事,若因著地震,城牆應向外倒,若是攻城,城牆應往內倒,何以城牆一向外,一向內倒呢?有點不可思議,而他鑑定年代為公元前一四○○年,與早出埃及年代吻合,似真為猶太人著玼}之耶利哥城,但之後在五十年代,考古學家Kenyon再考察後,認為找不到證據證明此城倒塌於公元前一四○○年,卻將其年代定為公元前一五五○年,於是又反對了前說,認為此城之倒毀與猶太人入迦南無關。

耶利哥城牆兩面倒塌

由於耶利哥城兩重城牆分向內外兩面倒塌,與聖經所描述的神蹟吻合,很多專家都極興奮。但因Kenyon鑑定年代為公元前一五五○年,則又不符合其它迦南城如夏瑣城(Hazor)被毀,令專家又失望了數十年。但到八十年代有戲劇性突破。

一九九○年中東考古學家胡特(Bryant G. Wood)考察耶利哥城及根據新的出土資料,批判了Kenyon的結論,由於她死於一九七八年,未讀到有關新的鑑定資料出版,在一九八二年及一九八三年出版兩冊當地的陶片資料所著狻著的年代,與她所鑑定的不一致,那是公元前一四○○年前後。

胡特指出Kenyon只在一極小範圍內發掘,因找不到當時流行的Cyprus陶器,故認為必為較早期時間,這是有誤的,因她考察的範圍並非商業要道,找不到很正常。但在其它地方卻找到了新證據。

其前的Garstang尋找到一埃及的甲蟲型雕(Scarabs),它的年代一般遲於公元前一五五○年,而剛好在早出埃及年代的圖莫斯第三時期,正用甲蟲型雕來刻上其名字。耶利哥城的甲蟲型雕可推測其年代在公元前一四○○至一三四○年左右,與陶器的檢定年代一致。 


考古證據與聖經吻合

根據胡特的考察與研究,他指出考古學所挖掘出的耶利哥城,全部與聖經所描述的一致,可綜合為八點:

一、此城有的強大城牆,及其被毀年代均與約書亞記載一致。

二、此城全被火所燒毀,符合約書亞記六章24節。

三、其城堡圍牆同時倒塌,符合約書亞記七章12節。

四、城中找到大量榖物,顯明其在春天收穫期被毀符合約書亞記二章6節,三章15節及五章10節。

五、大量榖物存在顯示其在很短期內被攻破,符合約書亞記六章15、20節。

六、榖物沒有被搶掠,符合約書亞記七章16、17節。

七、居民無機會帶食物逃亡,符合約書亞記六章1節。

八、耶利哥城被毀後,被遺棄一段長時間,符合約書亞記六章26節。

似乎這一切證據,均與聖經記載一致,而最奇怪的,是其內外城牆分向兩面倒塌,內牆向內倒,外牆向外倒,此屬不可思議之處。

這也成為一謎,兩牆分向內外兩面倒塌,難道是因猶太人吹號的聲波所毀?抑或真是一神蹟?

胡特博士云:「多年來考古學者們認為耶利哥的故事不外為神話傳說,然而當考古證據得到恰當的解釋後,我們發覺事實正奇異地與聖經故事吻合。」


梁 燕 城 博 士 研 究 資 料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