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們還是先讀一段的聖經,就是路加福音21章29節:「耶穌又設比喻對他們說:你們看無花果樹和各樣的樹,它發芽的時候,你們一看見,自然曉得夏天近了……」
我們接著上一次所說的部分:以色列復國,耶路撒冷拿回,以色列人歸回,還有聖殿重建,這幾件事情就是主耶穌所說當「無花果樹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主耶穌就站在門口了。今次在這裡,路加福音的記載稍微有一點不同,有另外一個角度,就是主耶穌不單說到無花果樹,而且也說到各樣的樹,如果無花果樹發芽是代表以色列復國的話,那麼,各樣的樹也要復國。現在我們要問,根據這一段的預言,到底是指著那些國?
二、尼布甲尼撒王與巴比倫帝國首先我們一定要從聖經中找到答案,因為聖經的話一定要用聖經來解釋。讀舊約的時候,我們找到一棵樹,就是上一次說到但以理書第四章,那裡有一棵樹,聖經說:「……它是高得頂天,從地極都能看見,葉子華美,果子甚多,可作眾生的食物。田野的走獸臥在蔭下,天空的飛鳥宿在枝上,凡有血氣的都從這樹得食……」。我們上次解釋過了,這個大樹一面指著「尼布甲尼撒王」,同時也指著那個時候所建立的「巴比倫大帝國」。
所以這一棵樹,是代表聖經裡面的一個古國,就是巴比倫大帝國。關於這棵樹的預言告訴我們,有一天它要被砍伐下來,不過它的樹墩還留著,為什麼樹墩還留著呢?因為經過了七期以後,這棵樹又會發芽了,這也是神蹟,因為已經變成樹墩了。所以從這個預言,一方面從字面上來看是應驗在尼布甲尼撒王身上,因為他太驕傲了,於是神就叫他忽然之間失去理智,經過了2520天,結果他就恢復了知覺,這是關於尼布甲尼撒自己的。
但是,如果這個預言是應驗在巴比倫身上的話,意思就是巴比倫雖然在公元前539年曾經被砍伐,倒下來了,是被誰砍伐的呢?從歷史上知道是被波斯大帝國砍伐的,我們說過,今天伊拉克的前身就是巴比倫,伊朗的前身乃是波斯。歷史上第一次的「兩伊戰爭」大概是1980年左右,那時候有過一次伊朗跟伊拉克的一場戰爭。這一場戰爭被認為是沒有意義的戰爭,不知道他們是為什麼而戰,但不管怎麼樣,1980年左右有一場戰爭,是「兩伊戰爭」。
三、巴比倫帝國何時再复興?
其實嚴格來說,這次不是第一次「兩伊戰爭」,第一次兩伊戰爭,是在公元前539年,那一次戰爭的結果,是波斯帝國征服了巴比倫帝國,用剛才聖經的預言來說,就是那棵樹被砍倒了,但雖然砍倒了,就像尼布甲尼撒王一樣,經過七期還要再复興的,因為樹墩還留在那裡。現在我們就要問:「這個七期到底是多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可以猜想,然後從歷史上去證明到底是不是這麼一回事;首先在這裡我要岔出去說明的一點,就是但以理說到七期,這個期到底是多長?因為有
![]() |
巴比倫帝國 |
啟示錄告訴我們,大災難是42個月,也就是1260天,而一期、二期、半期,表示三期半。如果是等於1260天的話,那一期有多長呢?一期當然是360天,這個是很清楚的。所以聖經說經過七期,然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神經就恢復正常了。
但是如果是指著巴比倫帝國再复國,我想這個就不可能是2520天,這個一定是比2520天更長。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會不會是2520年呢?我們問這個問題,其實是試著從歷史上去找答案,換句話說,如果現在從公元前539年「兩伊戰爭」第一次打仗開始算起2520年,很奇妙地,剛剛好就是第二次兩伊戰爭的時候。而第二次「兩伊戰爭」大家都知道,是伊朗跟伊拉克開打的,而美國呢?事實上兩個國家都不喜歡,不過要在兩害之間取其輕,所以美國很明顯是比較偏袒伊拉克。所以就在整場的兩伊戰爭裡面,因著美國大力支持伊拉克,整個兩伊戰爭的結果,叫伊拉克這個國家就壯大起來了。等到波斯灣戰爭的時候,伊拉克的陸軍力量是全世界第五大的力量,那我們要問為什麼她能壯大起來?現在我們說,海珊可能擁有不單是核子武器,而且有化學武器、有生物武器,他的支持是從什麼地方來?為什麼他能發展這些武器呢?
原因就是兩伊戰爭的時候,伊拉克得到很多的支持,根據聯合國調查告訴我們,如果海珊能夠發揮他的生化武器的話,那全世界都要滅亡。現在我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在波斯灣戰爭的時候,伊拉克居然能夠向全世界對抗?我們親眼看見,美國的飛彈,怎樣炸在伊拉克,怎樣炸在巴格達,我們在客廳裡都能看到這種慘烈的局面,所以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伊拉克還能夠壯大?而且居然能夠和世界抗衡,不只如此,波斯灣戰爭以後,海珊仍舊坐在位置上,但是把海珊打敗的美國總統布殊,居然競選失利,選敗了,所以最近小布殊勝選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們,這是王子復仇記。因為現在小布殊所用的人,事實上就是波斯灣戰爭時候的人,像那個「鮑威爾將軍」,就是那個時候百戰百勝的英雄。像「錢倪」,就是當時候的國防部長,所以現在小布殊所用的人,就是他父親那時候所用的。按理來講,海珊是打敗仗,但是結果反而是布殊下台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很幽默的說,小布殊勝選是「王子復仇記」。
四、「伊拉克」重新抬頭
回頭去看1991年波斯灣戰爭的時候,我們要問是誰叫伊拉克坐大的?是因為在「兩伊戰爭」裡面,有許多從美國、德國來的支持,造就

所有的城都是用磚頭來造的,但是在巴比倫是沒有石頭,沒有山的,所以一切都是人用泥土燒磚,然後一塊一塊的蓋起來,所以尼布甲尼撒王所蓋的巴比倫城,可以說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事實上,巴比倫城裡面有一個空中花園,乃是世界七大奇觀。巴比倫王娶了瑪代的公主,瑪代公主是從土耳其和伊拉克邊界那一帶來的,那一帶都是有許多山水,但是公主到了巴比倫,到處都是平原,一望無際的平原,所

就在波斯灣戰爭以前,海珊用了一些外籍的勞工,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國人,把巴比倫城重建,現在那棵樹已開始發芽了。經過了2520年,就是聖經所說的七期,她抬頭了,同時,她告訴全世界,不單是巴比倫勢力重新抬頭,而且巴比倫古城也重建,如果大家今天有機會到巴格達去(可惜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大家坐汽車大概一個多鐘頭,就可以到達巴比倫。而今天的巴比倫並不是廢墟,這一座城已經重建了,而且所用的磚頭,和古時所用的磚頭都是無可勝數的——幾千萬顆磚頭。海珊為著自己的名字永垂不朽,能流芳百世,所以每六塊磚頭上有一塊刻上自己的名字。而且他還一直招待很多外國記者,把整個伊拉克塑造的形象告訴全世界,現今,尼布甲尼撒好像又來了一樣。事實上在伊拉克,有一很有名的畫,是尼布甲尼撒王看著海珊笑,好像告訴他說:「你做得很好,你幾乎可以繼承我所做的」。現在從這些資料來看,經過了2520年以後,巴比倫勢力抬頭了。
無花果樹發嫩長葉——就是以色列復國,以色列回鄉,以色列人重建聖殿的時候,她要遇到一個很嚴峻的挑戰,就是她當初的對頭(當初以色列就是被巴比倫所滅的),好像也要復國了。同時也增加了聖殿重建的困難度,因此我們說「聖殿重建」是要表演在我們眼前,因為它是一個高難度的預言,大家不知有否發現,在波斯灣戰爭中,明明伊拉克是要併吞科威特,和以色列毫無關係的,但是等到聯軍要對付伊拉克的時候,伊拉克的飛彈飛到哪裡去呢?居然飛到耶路撒冷,以色列的境內。以致以色列境內全國的人都要帶上毒氣罩。
就著普通的政治常識來說,應該是科威特和伊拉克做冤家才對,怎麼會牽連到以色列呢?當初巴比倫怎樣把以色列擄去,今天「神興起以色列,就是無花果樹發芽的時候,這些樹也都要一同發芽……」。難怪最近中東局勢緊張的時候,伊拉克總統海珊立刻號召志願軍去攻打以色列,他的動作快得驚人,在一個月之內就號召了全國上下六百萬以上的志願軍,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女兵,大多數是主婦,她們願意為著戰爭而流血。因為根據回教的觀念,這些戰爭乃是「聖潔的戰爭」,如果捐軀在戰場,靈魂立刻就上天堂,但其實就是「宗教的戰爭」罷了。
最近中東談判或者中東局勢緊張,嚴格來說應該是兩邊的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事,怎麼又會捲進伊拉克呢跟伊朗呢?伊拉克跟伊朗在「兩伊戰爭」以後,他們做了仇敵。什麼時候他們開始合好呢?就是在這一次「以巴衝突」的時候了。本來他們從來不講話的,現在忽然間就好起來,他們的外交部長又可以在一起,又可以瞄準同一個敵人。 「聖經的預言」是非常準確的。從第一次兩伊戰爭,到第二次兩伊戰爭經過七期,而第二次的兩伊戰爭造就了整個伊拉克壯大,但以理書四章那個預言,實在很巧妙地應驗了。 「……經過七期,然後這個樹墩好像是枯乾了,但是最後一定要復興的……」。
五、結論
聖經只剩下二十個預言未曾應驗,而這個都算是二十個預言裡面的。到如今為止我們看見

但是除了巴比倫之外,詩篇83篇有一段記載,裡面講了好些國家,而這些國家都是聖經形容的古國,所以如果巴比倫要抬頭的話,其它聖經的古國到了一個時候,他們會基於某一種的型態,在今天的世界上也存在著,所以詩篇83篇講到:「以東人、以實瑪利人、摩押和夏甲人、迦巴勒、亞捫和亞瑪力、非利士並推羅的居民……」。這裡很明顯是指著阿拉伯人說的,也明顯指著黎巴嫩那一帶人說的,非利士人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人,還有亞述,在聖經預言裡面,事實上是指著巴比倫帝國和波斯帝國說的。
巴比倫帝國已經重新抬頭了,就是今天的伊拉克。而事實上,波斯帝國也抬頭了,就是今天的伊朗。當我們讀83篇:「他們說:來吧!我們將他們剪滅,使他們不再成國,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記念……」,所以現在我們知道,各樣的樹也都發芽了,也都抬頭了。不過83篇裡面所說這些國,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這個共同的敵人使他們說:「使他們不再成國,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記念」。但是不只如此,更稀奇的一件事,第12節這些國怎麼說呢?他們說:「我們要得神的住處,作為自己的產業……」,就是早前阿拉法特說:「我要代表全回教的世界,我要把聖殿山拿回來」,可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敵人,就是以色列。但是到底他們要什麼?他們要聖殿,聖殿山作什麼?就是作他們自己的產業。所以這個聯合的勢力,是個宗教聯合的勢力。他們在宗教上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因為「聖殿山」對阿拉伯世界來講是第三聖地,但對以色列來講,所羅門的聖殿,希律時代的聖殿也都在這座山上,是最重要的聖地,是神的產業。
現在大家明白,為什麼最近整個以巴衝突的結果是談不攏,因為破裂的原因不是土地,不是主權,而是「這到底是誰的產業」?在整個問題的背後,不是巴勒斯坦,而是巴勒斯坦的背後,有一個聯合的宗教——回教的勢力。所以一直到今天,我想已經是很清楚了,這個勢力是形成了,他們的聲音是怎麼說呢? 「我們要得著神的住處,作為自己的產業……」,今天就說到這裡,下一回再繼續。

陳希曾
華人聖經學者、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