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本章的結構:(交叉倒裝配置結構)

1但以理流亡生涯的開始。

2上帝的物件、器皿被帶到了示拿地。

3太監長將猶大少年帶到巴比倫。 (圍城的結果)

4猶大少年聰明、敏慧,要學習迦勒底語言。

5王指定飲食。 (在訓練期間)

6四個少年人的名字。

7給了新的名字。

8但以理敬畏上帝。

9-10太監長怕“我主我王”。

11-14給新的飲食。

15四個少年人更俊美、健壯。

16撤掉王膳,改用全素食。

17上帝將學習各樣文字的能力賜給少年人。

18-19太監長將猶大少年人帶到巴比倫王面前。 (三年結束後)

20勝過異教信徒。 (智慧上表現)

21但以理生涯的結束。 (和第1節是相對應的)

二、經文解析:

第1節:“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

1、人物:

約雅敬的原名叫什麼呢?

代上3:15“約西亞的長子是約哈難,次子是約雅敬……”

王下23:34講到,法老尼哥將約西亞的兒子“以利亞敬”改名“約雅敬”。

“以利亞敬”的意思是“我的上帝將我養大”。 “約雅敬”的意思是“耶和華將我養大”。

2、改名字:

改名字意味著什麼呢?在舊約時代,常常是父親給兒子取名字。而改名字,意味著一方比另外一方強大;意味著我能控制你。當約瑟被賣到埃及,以後蒙上帝特別保守和引領,使他成為宰相後,法老給他改了名字。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與天使角力後,天使也曾給他改了名字叫以色列。

由此可見,改名字的這一方總是比被改名字者的權威高。

同樣,當法老尼哥將“以利亞敬”改名叫“約雅敬”,表明了當時埃及控制著猶大國。猶大王實際上是個傀儡王。

3、年代:

關於“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的說法,引起了反對派的爭議。他們認為,這裡的記載和耶利米書中的記載不同,即有所謂“第三年”和“第四年”的說法。 (參耶46:2)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關於繼位年的問題。一種計算方法,是把繼位的那年叫做元年;還有一種方法,是把繼位之後的那一年叫做元年。

所以,如果採用兩種不同的計算年代的方法,就會出現多一年或少一年的差異。既然說到巴比倫王,就說明巴比倫這時已經是一個國家了。

如前所述,巴比倫於612公元前滅掉亞述,公元前606年立國。

若按照猶太人的年曆計算,這時應該是在606公元前-605公元前年的秋季。當時尼布甲尼撒正在巴勒斯坦一帶爭戰。公元前605年8月15日,當他接到父王駕崩的消息以後,他就立即撤兵趕回國內。同時命令大部隊帶走猶大國中的部分優秀臣民,希望藉此削弱猶大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致使該國以後沒有能力來組建軍隊。因為尼王很懂得人的心理——民族仇、家國恨是很難壓下去的!所以,他就決定要把猶大國中優秀的人民都帶走。

同時,為了防止國內有人乘機發動政變篡權,尼布甲尼撒就在8月15日,率領少數精銳騎兵,抄近路橫穿沙漠,經過22天艱難跋涉,終於很快地返回巴比倫。並於9月7日,正式繼位作王。此前他僅為其父軍隊的元帥、攝政王。

4、尼布甲尼撒:

尼布甲尼撒的名字含有什麼意思呢? “尼布”是巴比倫人對他們君王的稱號,也是他們所拜之神的名字。尼布甲尼撒的意思就是:“願尼布神保護他的疆界”或“願尼布神保護他的兒子”(尼王自稱‘尼布之子’)。

尼王能爭慣戰,公元前605年剛剛在巴比倫作王不久,公元前604年就又回到了西部作戰。

第2節:“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上帝殿中器皿的幾份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廟裡,放在他神的庫中。”

1、主將他交在尼王手裡:

表明上帝用了尼布甲尼撒來做這件事情。

2、“上帝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

說明尼布甲尼撒王只拿走了其中的一部分。

事實上,尼布甲尼撒王總共擄掠了三次。所以,他是分三次拿光的。這裡所說的是第一次,他只是拿了其中的一部分。

在賽39:6-7說:“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這是耶和華說的。並且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里當太監的。”

但以理及其三青年被擄到巴比倫,並被安置在王宮中,實際上他們就是做了太監!

所以,我們發現,賽39章的預言在此就得到了應驗。

3、示拿地:

示拿地就是巴比倫。

4、“收入他神的廟裡”:

說明尼王是拜神明的。當然,他也不否定猶大人的神。但是他認為,能把猶大神用的東西放到他神的廟裡,說明他神的能力更大。

後來,尼布甲尼撒又把猶大國值錢的東西全都拿走,猶大國就失去了經濟作為後盾,也就不能加強軍事力量與巴比倫爭戰了。

總之,我們在此看到,尼王是有神論者,甚至還是一位多神論者。他之所以這樣做,其動機無非是想要安邦定國,好像把猶大人的“鎮山之寶”拿走了。

5、俘虜:

尼布甲尼撒王把猶大王室的人帶走做為人質,以防他們反叛巴比倫。

第3-4節:“王吩咐太監長亞施毗拿,從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貴冑中帶進幾個人來,就是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具備,足能侍立在王宮裡的,要教他們迦勒底的文字言語。”

1、亞施毗拿:

可能是波斯人,因為當時皇宮裡的很多高級官員都是波斯人。

2、貴冑:

這裡的“貴冑”一詞采用的是波斯字。他們本是王室中間的成員。他們被擄到巴比倫並被選進入宮中,表明他們要被訓練,在王室聽命。實際上,他們是要做太監的。

所以,我們再次看到賽39:7的預言得到了應驗。

3、目的:

尼布甲尼撒把但以理和他的三個青年同伴選進宮中,為要訓練他們。

尼王訓練他們的方式,是要讓他們接受再教育。這些少年本身就是在王室裡出生長大,他們也曾受到人的尊重。現在尼王要對他們再施行教育,希望藉此使他們的思維發生改變,由原來效忠於猶大改為效忠於巴比倫。同時,也是為要訓練他們習慣巴比倫的生活。可見,尼王的親善政策!

4、猶大國為什麼會覆沒?

在代下36章談到了上帝要用外邦人打擊他們,因為他們對上帝不忠誠。

第14-17節說:“眾祭司長和百姓也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一切可憎的事,污穢耶和華在耶路撒冷分別為聖的殿。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他們卻嘻笑上帝的使者,藐視他的言語,譏誚他的先知,以致耶和華的忿怒向他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

在第5-6節說:“約雅敬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行耶和華他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來攻擊他,用銅鏈鎖著他,要將他帶到巴比倫去。”

所以,猶大國滅亡的原因:第一,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罪;第二,是主將猶大國交在尼王的手裡,表明是經上帝允許的。

這裡請大家注意一下句型:A、第2節:“主將……交在……手裡”;B、第3節:選擇……。太監長在被擄之人中選擇一些人。我們發現,這兩種句型會一直出現。

第5節:“王派定將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每日賜他們一分,養他們三年。滿了三年,好叫他們在王面前侍立。”

在此我們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三年”不是實足的36個月。

事實上,它是一個大概的數字。他們是從進入王宮的那一年開始算起的。如果將年頭和年尾也算進去了,那就是三年。實際上,他受訓的時間沒有36個月,是虛的三年,不是實的三年。

第6節:“他們中間有猶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

但以理名字的意思是“上帝是我的審判”。至於他朋友的名字,我們不清楚是什麼意思。

第7節:“太監長給他們起名:稱但以理為伯提沙撒,稱哈拿尼雅為沙得拉,稱米沙利為米煞,稱亞撒利雅為亞伯尼歌。”

1、更名:

但以理被改名叫伯提沙撒。伯提沙撒的意思是“彼勒的太子”,也就是指巴比倫人所拜的太陽神彼勒(BEL)的太子。 (參賽46:1;耶50:2;51:44)亦說“秘密地積累財寶”。

原來但以理的名字是以“耶和華的名”開始的,而太監長給他改的名字是以“彼勒”(Bel)開始的。

很明顯地,太監長希望藉著改名字,讓但以理從心裡忘掉原先所敬拜的上帝,而來服侍巴比倫人所敬拜的神。

哈拿尼雅原意是“耶和華大施恩典”,被改名為沙得拉的意思是“太陽所照”。

米沙利原意是“靠上帝的能力”,被改名為米煞的意思是“屬於天后”。天后指月亮,因巴比倫人也拜月亮為神。

亞撒利雅原意是“耶和華幫助”;被改名為亞伯尼歌的意思是“火神之臣”,因巴比倫人也拜火。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名字和他的命運多少有點關係!尼布甲尼撒藉著太監長給這四位希伯來青年改名字,希望藉此使他們的思想逐漸發生變化。

2、少年人:

這裡提到,但以理是個少年人。少年人在希伯來人的年齡範圍裡面比較大。但以理被擄時究竟有多大呢?懷師母在《給教會證言》的第五卷170面上說,但以理當時18歲。

3、歷史學家柏魯甦氏(Berosus):

《但以理書》中的整個事件只有兩個人記載了,一個是但以理本人;另一位叫柏魯甦氏(Berosus)的歷史學家。

所以,這也是一個強有力的外證,證明但以理所記載的是真實的。可惜的是,歷史記載中間找不到但以理這個名字。

4、考古學家挖掘出古巴比倫皇宮的府庫:

《但以理書》上所記的尼王的府庫目前還沒有找到,但現在的考古學家們在挖掘古巴比倫故址時,找到了一個皇宮的府庫,裡面藏有很多東西。考古學家們既能在其中找到很多的東西,就可以證明原來皇室的府庫或許會更大一些。至少從現已挖掘出來的考古蹟象表明,這個府庫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地方,而是一個專門存放貴重物件的地方。

5、但以理的試驗:

但1:5節:王膳供養他們,但以理並沒有接受!為什麼他們不接受?因為給他們的食物很可能有一些問題。比如:可能是祭過偶像的,也可能在宰殺的時候血沒有放乾淨;再有,很可能裡面有一些不潔淨的肉。所以他們不願意吃這些東西。

他的請求:這時但以理向太監長提出請求——吃素食。非常有意思的是,這裡提到,但以理“立志”。

所以,請求的原因,是因為他立志不用王的膳!

同樣,我們要做一些事情,首先要立一個志向。這裡告訴我們,我們要想過得勝的生活,首先就必須立志;如果不立志,就會受其它事物所影響。但以理想要吃這些東西,來得很容易,因為是賜給他的。

今天有許多犯罪的事情,也是來得很容易,隨隨便便就可以來。那麼,我們也要像但以理一樣,要立志不受它的污穢。否則,很容易就會沾染上。

但以理為什麼不用王膳呢?

第一,表明他對上帝的忠貞;第二,表明他只依靠上帝的能力;第三,表明他不願在任何一件事上偏離原則;第四,他們有良好的禱告生活。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由於不斷地禱告,結果十天就能讓人看出與別人不同的效果。

可見,在“立志”與“行動”之間,還需要禱告。因為禱告能堅固意志。

在但1:15節中提到“俊美肥胖”,是說明吃素食的效果。強調他們更加健康,面色紅潤,身體結實。

但1:20節中提到的“術士”,在當時是指真正有學問,明白很多知識,而非一知半解的人。只不過人們提到他們時,常和他們所敬拜的神明聯繫在一起。

至於但1章中提到的“太監”,不同於中國的太監。因為中國的太監是受閹割的,只管內宮。而外國的太監不需要閹割,可以管理朝政事務。如:亞哈隨魯王身邊的哈曼、埃提阿伯太監等。

事實上,《但以理書》中的“太監”一詞,是從職能上予以翻譯的。 ——參《本會聖經註釋》

作者:王敬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isnear 的頭像
    heisnear

    腳步近了!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