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遍池子

撒下二:12 - 17 “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的僕人從瑪哈念出來,往基遍去。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和大衛的僕人也出來,在基遍池旁與他們相遇。一班坐在池這邊,一班坐在池那邊。

押尼珥對約押說:‘讓少年人起來,在我們面前戲耍吧! ’約押說:‘可以。 ’就按著定數起來:屬掃羅儿子伊施波設的便雅憫人過去十二名,大衛的僕人也過去十二名,彼此揪頭,用刀刺肋,一同仆倒。所以,那地叫作希利甲哈素林,就在基遍。那日的戰事兇猛,押尼珥和以色列人敗在大衛的僕人面前。 ”

聖經對一些細節的敘述究竟有多可靠?像這段有關掃羅家和大衛家在基遍池旁的爭戰,有的解經家說是虛構的,因為基遍根本就沒有什麼池子。石頭是不會永遠靜默不語的。

基遍


從1956-1962年,經過考古學家James Prichard的考察後,終於在El - Jib,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十公里的地方,在酒窖裡找到31個釀酒用的手柄(Jar handle),上面刻有基遍的希伯來文,證實那裡就是聖經的“基遍”(Gibeon)。

基遍在聖經裡是一個響噹噹的地方。在這裡,約書亞禱告上帝,使日頭停住。 (書十:12)所羅門建聖殿之前,會幕的器皿都是放在基遍。當所羅門王登基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基遍獻祭。 (王上三:4)在那裡,耶和華賜給他智慧,使他能辨別是非。

酒窖

在撒下二:12 - 17,掃羅家和大衛家各自挑選了十二個勇士在基遍較量,他們當然是選擇一個城裡最顯著的地方,就是池子。果然,James Prichard找到了一個直徑37公尺的池井(water shaft),是從堅硬的岩石中鑿出,深入地下82尺。從地面有螺旋形階梯79級,直達池子。池深約25公尺,在其底部有長約50公尺的引水隧道,再有93級的階梯通到水源,可說是一個非凡的供水工程。

除了水池,James Prichard還找到酒廠,現已發現63個酒窖,每個可容酒四十二罐,每罐35公升。這個發現被《聖經考古學評論》(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視為十大聖經考古發現之一。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古聖經詩篇手稿

愛爾蘭的考古學家日前宣佈他們在都柏林的一個建築工地發現了遠古聖經詩篇手稿,這份手稿是一位建築工人在操作推土機工作時,在一片沼澤中發現的。

共計20多頁的手稿目前經過專家鑒定,其寫作年代被定義在800到1000年之前,愛爾蘭國家博物館的主管Pat Wallace說到在經過十分長的年代之後,這份手稿仍舊保存完好並被人發現,是一個奇蹟。他接著指出,在沼澤中紙張十分難以保存,又該手稿在被發現之前完全被沼澤淹没,令他感到十分驚奇。

Wallace同時說到緊接著幾位專家將對該手稿進行分析:包括每一行的每一個字母以及每一頁的每一行;手稿的裝訂以及封面。而為了保護這些手稿,在本月的晚些時候還會對這些手稿進行X射線的掃描,這樣就可以在不移動手稿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預料這將花上數個月的時間。

凱爾斯書(Book of Kells)



這份在愛爾蘭沼澤地發掘出來的1000年之久的詩篇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但是多數的內容有待進一步的調查研究,據博物館透露,目前能見的內容是詩篇83章。

愛爾蘭已經有了不少中世紀的關於聖經的手稿,其中的最為著名的是從19世紀起就開始在都柏林的Trinity學院陳列的凱爾斯書(Book of Kells),該書根據聖經中的福音故事改編並繪製而成。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律王墓穴

2007年5月8日,全世界媒體幾乎都同時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考古學家發現了《聖經》中的人物———大希律王的墓地。

大希律王與《聖經》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繫,因為在大希律王統治晚期,在他的國土上誕生了一個嬰兒,這個孩子後來被稱為耶穌基督,他創立的基督教成為迄今世界最大的三大宗教組織之一。

因此,對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基督教徒來說,這一發現令人震驚。而對歷史學家來說,這一發現也同樣令人震驚。

大希律王就埋在這裡

主持這一考古發掘的希伯來大學考古學家埃胡德•內策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說,經過35年的努力,研究人員終於在朱代安沙漠的兩座王宮之間找到了大希律王墓。

具體的發掘地點,是在耶路撒冷以南12公里處,墓穴位於希律堡山東北面的斜坡上。

據史料記載,大希律王在位期間,曾耗費巨資,在耶路撒冷南部堆起了一座巨大的人工山丘,並在山丘視野開闊的最高處建起了一座宮殿,這個宮殿現在被稱為希律堡王宮。

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樣的惶恐不安,大希律王把他宮殿修建得格外與眾不同,它不僅是一座王宮,還同時是一座防備森嚴的堡壘,在他居住期間,這裡一直有重兵把守,連一隻多餘的蒼蠅都休想蒙混過去。

大希律王的宮殿奢華富麗。他在山丘下面還修建了一些與之配套的附屬宮殿,裡面有美麗的花園和龐大的游泳池。大希律王就一直生活在他自己創造出的銅牆鐵壁中,直到他撒手塵寰。

有一位生活在公元1世紀的歷史學家約瑟夫•弗雷維厄斯曾為大希律王寫過傳記,這也是大希律王唯一流傳於世的傳記。弗雷維厄斯在書中肯定地說,大希律王死後就被埋在了這個宮殿裡,他甚至還在書中詳細描述了葬禮的整個過程。

正是根據這本傳記,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一致認為,這個生性多疑的大希律王,的確非常有可能把自己的陵墓隱藏在了他所建造的這片固若金湯的宮殿群中。

按說,已經有瞭如此明確的提示,要想找到大希律王的陵墓似乎輕而易舉。然而2000多年以來,尤其是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後,以色列考古學家在希律堡地區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挖掘,卻一直未能找到大希律王的墓址。大希律王的陵墓就這樣成了讓以色列考古界寢食難安的最大謎團之一。

為了找到這個墓地,從1972年開始,希伯來大學的考古學家內策教授就率領一個小組,一直在希律堡宮殿的廢墟上不斷挖掘。

希律王墓室



1980年,一個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考古小組也來到這裡,而且他們很快就有了收穫:在修建於宮殿頂部的瞭望塔中,美國人發現了一間很小的內室,他們當即提出,它極有可能是屬於大希律王墓室的一部分,並由此斷定墓室肯定修建在宮殿的最高處。

但是,內策教授卻不認可這一結論,他一直堅信,墓室應當藏在宮殿底部。

他在宮殿底部選擇了幾個不同地點進行發掘,卻始終勞而無獲。

去年8月,內策教授再次逐字逐句深入地研究了約瑟夫•弗雷維厄斯所寫的那本書,書中有一句話使教授茅塞頓開,它提到,送葬的隊伍走過一條長長的階梯。根據書中的提示,內策教授做出了一個決定性的修正:把挖掘地點向上移動,移到半坡的位置。

於是,研究人員開始沿著一面斜向走勢的牆不斷挖掘,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開始陸續出土。他們先是發現了一些石棺的殘片,接著又發現了大塊的墓基材料,最後,他們挖掘出一具已經破碎不全的石棺。

據稱,出土石棺估計完整時的總長應該有2.5米左右,材料是用略帶粉紅色的石灰石製成的,這種石灰石還有一個好聽的專用名詞,叫耶路撒冷石。石棺上雕刻著圓形花朵圖案,還裝飾著造型精緻的青銅物,雖然已經殘缺不全,卻依然清晰可見,散發著一種大氣的富貴和跋扈。石棺上部有一個三角形的棺蓋,棺蓋上雕刻的圖案也精美絕倫。在石棺附近,散落著幾百塊大大小小的碎片,顯而易見,石棺曾遭到過強力毀壞。整個墓室大約30英尺見方,裡面還同時出土了一些石製器皿。

雖然內策教授滿懷巨大的期待,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石棺裡空無一物,大希律王的屍體不翼而飛。

此外,石棺上沒有任何文字或圖像標識,顯示這個石棺的主人就是那位曾顯赫一時的大人物。

不過,內策教授對他們的發現卻非常有把握。在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說:“我們依據石棺挖掘所在位置和石棺上殘留的華麗雕飾,可以判定這就是大希律王的墓址。”他說,這具石棺的樣式以前從未見過,它看上去非常特別。

內策教授充滿信心地說,他們將對在墓址裡發現的一塊殘損的碑銘進行深入破譯。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繼續展開,相信一些更有價值的信息將會從歷史深處逐漸浮現。

大希律王是誰

希律王

《聖經》中的人物確實並非杜撰。因為,大希律王在歷史上就真的確有其人。

由於大希律王和他的3個兒子(即希律二世、希律三世和希律四世)都曾任過希律王,為了加以區別,大希律王也因此被後人稱為希律大帝一世。

大希律王於公元前約73年出生於耶路撒冷,據說,他的名字的意思是“英雄世家”。他不是猶太人,而是有一半猶太人和一半以東人的血統,在當時被稱為以土買人。

那是軍事大國羅馬帝國正處於鼎盛時期的年代,它統治著大片領土,四方小國都懾於它的威力而只能對它俯首稱臣。相傳大希律王曾救過凱撒大帝的命,所以,公元前40年時,經羅馬帝國特准,大希律王終於如願成為耶路撒冷聖地的統治者,被稱作“猶太人的王”,足見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貴地位。他的妻子米利暗,則是前猶太王國馬加比王朝的皇室後人。

儘管希律家族在以土買族裡也稱得上是顯赫世家了,但是,很多歷史參考書仍把大希律王輕蔑地稱為“平民”,鄙視他的卑微出身,原因就是他根本沒有猶太王室的血統,不過是藉助了羅馬帝國強權的軍事支持,才得以霸占了古以色列的王位。

然而,無可否認的是,大希律王在位的34年間,猶太國一派繁榮,猶太人豐衣足食。他是一個被公認的鐵腕人物,也是一個有能力、有魄力和有遠見的統治者。

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穩固而長久,大希律王與羅馬帝國保持著異常親密的從屬關係,因此被稱為極度親羅馬派。但這絕不表明他沒有野心。他曾兩次擴大了猶太國的領地,致使他的國土後來不僅包括了巴勒斯坦,還包括了約旦河東岸地區、黎巴嫩和敘利亞南部的一些地區。

儘管處於羅馬人的鐵掌之下,但大希律王執政時期,卻並沒有改變或盡可能多地保留了猶太人原有的規則與製度,他給予猶太人充足的利益,例如減少稅收、劃分田地等。他大興土木促進了城市建設,完成了眾多的農業建設項目,他修建的從迦密山到該撒利亞海灣的一種雙導水管系統至今仍完好地保留著。

猶太國的經濟發展因他而得益匪淺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極為偉大和優秀的建築師。他在位時,為猶太人建造了許多超一流的建築和設施,而最讓他名留青史的一件事,就是他重建了耶路撒冷聖殿。

所謂聖殿,其實就是猶太人的教堂,是猶太人最重要的集會和朝拜聖地。

據《聖經》記載,公元前972年至公元前932年,猶太國王所羅門王在位時,曾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山上修建起了第一座巨大的猶太教堂,歷史上稱之為第一聖殿。第一聖殿對耶路撒冷有著非凡的意義,正是由於它的建成,耶路撒冷從此成為猶太人心目中的第一聖地,而這一歷史時期也因之被稱為“第一聖殿時期”。

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領大軍一舉攻克了耶路撒冷,這個作為標誌性建築的第一聖殿當然在劫難逃,它被付之一炬,徹底消失在熊熊大火中。還不僅如此,大批猶太人像牲畜一樣被強行擄往巴比倫,在數個世紀的漫長時間裡都淒慘地淪為奴隸。

所羅門在位時修的建聖殿。



正因為如此,大希律王重建聖殿的意義才顯得非比尋常,它的建成再次成為凝聚猶太人的精神支柱,讓猶太人流浪了幾個世紀的靈魂得以回歸。據稱,新建後的聖殿佔地35英畝,精美華麗,懾人心魄,甚至比所羅門王的第一聖殿更加輝煌壯觀。

這座重建的聖殿被命名為“第二聖殿”,大希律王統治時期也因此被稱為“第二聖殿時期”。

除了第二聖殿,大希律王還有很多建築成就值得後人稱道。

在今天的以色列,至少還有21處建築與大希律王有關,其中有6處至今仍然熠熠生輝,成為吸引大批遊客前往的最佳名勝地,它們包括:為了提供飲用水而在該撒利亞海港建造的龐大的導水管系統;耶路撒冷的冬宮;建在死海西部的瑪薩達(Masada)堡,公元73年,曾有960名猶太人為了拒不投降羅馬人而在這裡集體自殺;重建的撒瑪利亞城,現在被稱為撒巴斯特(Sebaste)城;聖殿山上被再次毀掉的第二聖殿僅存的西牆,這道長52米、高19米的大牆今天被稱為“哭牆”;最後就是那座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大希律堡宮殿,這是他最後的葬身之處,也曾是羅馬帝國時期的第三大皇宮。

儘管擁有如此成就,大希律王在歷史上仍然以殘暴無度而臭名遠揚。

他一生暴戾多疑,最大的擔心就是會被人篡權奪位。為了保住王位,他甚至六親不認,嗜殺成性。

史料認為,他不僅以無中生有的“通姦罪”為名處死了自己的妻子米利暗,還親自下令殺死了他的三個兒子。為此,羅馬皇帝亞古士督曾尖酸刻薄地嘲笑說:“做希律的豬也比做他的兒子好得多。”

大希律王死於公元前4年。 他死後,他的國土被分封給了他剩下的三個兒子。

他死後的公元70年,他建造的第二聖殿被羅馬人再次夷為平地。直到今天,猶太人也仍然未能再次重建他們的聖殿。

他死後的公元66年至公元72年間,猶太人爆發了一場反抗羅馬人統治的大規模起義活動,當時一些起義者曾一度佔領了大希律王城堡,據歷史學家分析,也許就是在那個短短的時間裡,那些起義者搗毀了他們認為是羅馬人傀儡的大希律王的陵墓。

或許,他的屍體也因此早已灰飛煙滅,化為烏有。

大希律王與耶穌

“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智者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

這是福音書裡第一次提到大希律王,大希律王就是這樣和耶穌的出生聯繫在了一起。

據推斷,那一年大約是公元前7年的9月,福音書說,耶穌降生的那天夜裡,伯利恆的天空明亮如晝。

福音書裡提到的那幾個東方智者,向大希律王透露了這個信息:“那個生來就要做猶太王的孩子在哪裡?我們在東方就看見了他的星,所以特地來拜見他。”

智者的話讓大希律王勃然大怒。估計他一生都生活在深恐失去王位的懼怕之中,他本能中的殘忍在這時完全佔了上風。

歷史留下了這個暴君血腥的記錄。

按照他的命令,差役們在伯利恆和周邊地區大肆搜索,慘絕人寰地殺死了2歲以下的所有男嬰。

不過,那個叫耶穌的孩子死裡逃生。他順利地長大成人,並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他不可磨滅的印記。目前,西方學者已經確認了耶穌作為文化史上思想家的地位。

1978年8月,在羅馬教皇的默許之下,美國宇航局派出40名專家組成了一個科考團,前往意大利的都靈,對存放在都靈大教堂裡的那塊著名的聖屍布進行實地檢測,因為人們一直相信,這塊布曾經用來包裹過耶穌的屍體,上面遺留著他的血跡。

有趣的是,據稱,這些專家全部都是無神論者。

專家們把從聖屍布上獲取的大量信息帶回美國,利用最先進的成像分析技術與儀器進行了研究。

3年後的1981年12月,他們終於公佈了研究結果:

研究認為,假如這塊聖屍布確實曾經包裹過基督耶穌的話,那麼,他應該是一個身高1.76米,體重79公斤,年齡約為30歲,臉上長著鬍鬚的猶太男人。他的頭部曾被打傷,手腕與腿部均被大釘穿過,流過大量的血,這些血都在這塊來自2000年前的麻布上留下了明顯痕跡。此外,這個男人的雙膝處也曾受傷留血。

如果我們對基督教有所了解,就不難發現,這些來自科學家的具體描述,與大量留存於世的基督教繪畫中的基督受難像幾乎完全相同。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巴比倫ishtar門
"雖然有時考古學為聖經裡提及的某些地方、人物或事件提供存在的個別證據,但並沒有提及神和這些人物、事件有什麼關係。對於現今相信的人和古時的以色列人來說,這都是一個關於信心的問題。"除了信心之外,最終是聖靈給我們證實聖經的真理,屬靈的真理永遠不能用考古學加以證實。雖然我們知道某些表面上的衝突仍然存在,我們應該因考古學證實了某些歷史細節而心存感激。

在十九世紀初,一扇關於人類最早根源的資料之門在近東(NearEast)打開。愈來愈多人到那裡旅遊和探索,使這扇資料之門大開。為了要找尋以前人類的遺跡,現代考古學家突然十分熱心前往考察,開始發掘古代皇官、埋在地下的廟宇和飼養動物的棚。遠在已知的希臘世界之前,人類的文明已經存在。在但以理居住的巴比倫(稱為"大"巴比倫)發現雙層的牆,連著九道有裝飾的閘;在埃及還發現令人驚異的棺木,上面塗漆,另外還有木乃伊、鏡子、香料瓶和睫毛油瓶。

最初研究的是埋在地下的文化本身,接著在皇宮的牆壁上找到舊約的地名和人名,又發現與以色列爭戰的亞述霸主,以及他們的軍隊和倒霉戰俘的名字;此外,還有波斯總督的書信,以及現在已能驗明身分的埃及法老(其中幾個仍躺在堅固的金棺內)。

有了這些發現,聖經研究學者找到以色列和鄰國豐富的聖經歷史背景資料。聖經有關地理和歷史的可靠性,在若干主要方面都被確定了。在幾個世紀以前,可以證實聖經的歷史記錄實在很少,這與現在比較起來,實在有天淵之別。那時,批評家對敘述部分會不加理會,認為那是一些難以置信的故事,背景是虛構的,而非真實的歷史事件。但是到了本世紀中期,人們開始承認考古的發現不斷印證聖經的記載。一些著名的非福音派學者的說法都證實了這一點。已故約翰霍金斯大學退休名譽教授亞爾布萊特博士(Dr.WFAlbright)說:"毫無疑問,考古學已經證實了舊約流傳下來的歷史之真實性。

耶魯大學的布密勒(MillarBurrows)說:"無論如何,整體來說,考古學的工作已經無疑地使人更相信聖經記載的可靠性,因為親身在巴勒斯坦從事發掘工作,而對聖經更加尊敬的考古學家,已經不只一人。""考古學多方面駁斥了現代批評者的觀點。在許多事例上,它使人看到,那些觀點的基礎是錯誤的假設,和憑人意臆測的不真實的歷史發展程序。這是一種真正的貢獻,切勿輕視它。

考古學的作用,大致分作兩類。第一,考古學鑑定了一些以前被懷疑和嘲笑的聖經故事。 (一位學者表示只有罕見的文章才沒有人提出疑問。)第二類的作用較籠統,是用來幫助填上聖經時期的關於文化和生活習慣等整體背景,諸如經濟問題和文學發展中所描述的那個舊約先知宣講的世界。本章會列出其它例子。

顯然地,某些聖經記錄和以前的資料的表面衝突,也因獲得較充分的資料而得到解決。因此,對目前仍然存在的表面上的衝突,切不可貿然斷言聖經錯了,而較合理的方法是承認問題之存在,以開放的心等候新資料的發現。

講到這裡,我要指出一件重要的事,我們不能用考古學證明聖經,也不可用考古學的證據作為我們相信聖經的基礎。 

瀾士(HDarrellLance)這樣寫:"雖然有時考古學為聖經裡提及的某些地方、人物或事件提供存在的個別證據,但並沒有提及神和這些人物、事件有什麼關係。對於現今相信的人和古時的以色列人來說,這都是一個關於信心的問題。

除了信心之外,最終是聖靈給我們證實聖經的真理,屬靈的真理永遠不能用考古學加以證實。雖然我們知道某些表面上的衝突仍然存在,我們應該因考古學證實了某些歷史細節而心存感激。

考古學者的資料來源

已經有25000個以上與舊約有關的地點被找到了;不過,尚待發掘的資料還很豐富。在近東各地散佈不少土墩和瓦礫(稱為tells),是以往繁華一時的城市的所在。米勒(A.R.Millard)指出,不管從"籠統的地理觀點、傳統(雖然可能不很準確)、或現今仍然沿用的古代地名",很多聖經提及的主要城市都已被辨認出來。其中一個沿用古地名至今的是大馬士革,這個地名已經沿用了超過3500年。

可以和聖經相對照比較的最大物證,是在古代東方鐫刻的志銘上發現的。在巴勒斯但本身發現的、舊約時代同期的資料很少,因此必須引用鄰近列國的文獻作為證據。

另一個主要可以和聖經記事相對照比較的資料來源,是聖經地點的考古學發掘工作。和聖經文獻有關的資料範圍很廣,所以我們只能選幾方面重要的摘要敘述。

怎樣確定這些證物的日期?這些發現物的日期如何確定?

"古代的城市不斷在同一地址上重建,所以在發掘的時候,通常可以發現一層連著一層,當然最底下的一層就是最古老的。問題是怎樣確定這些發現的日期?不同時代的陶器形式會有變化,如果能夠確定某一個地方出土的某種形式的陶器的日期,那麼就可確定在另一地點發現的類似的陶器,也屬於同一時期了;通常國王會把他們的名字連同神的名字鐫刻在門的承軸上。為了紀念建造者,王宮或廟宇的牆下常會埋有刻字的石頭。王室的墳墓通常也是用這種方法辨別的。

考古學家發現的資料可遠溯到主前2000年,那是由蘇密(Sumerian)的文士記下的各朝代統治者的名單,其中並註明他們的統治時間。距吾珥數英里外,曾發現一塊刻字的基石,那是吾珥第一王朝一位不知名的王所放置的。按文士的記載,那是大洪水後的第三王朝。這個王的統治期間,似乎是在主前3100年,即亞伯拉罕之前一千多年。 

米勒指出: "考古學家通常集中註意比較有用的部分,包括廟宇和宮殿的位置,或者往下掘溝,探索那個地方不同時期的遺跡。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挖掘一條溝,直穿過整個土墩。那麼,在每一層中便可以發現少量的資料。對於特別感興趣的地方,可以標上記號,然後再掘一個較大的溝來探究。每座建築物,或是曾經有人居住過的年代,都會在土墩中留下痕跡,例如地面、牆壁的殘餘部分,或者一堆堆的廢物。在這些東西的下面,可能是更古老的遺跡,而上面則是較後期的遺跡。

亞伯拉罕時代

亞伯拉罕的生平和時代,是考古學對我們的幫助的一個好例子。批評家認為,創世記所描述的文化背景,與他們所認識的那個時代近東人的生活並不相符。可是在1933年,當一群阿拉伯人在幼發拉底河畔挖掘墳墓,情形就出現了變化。他們掘出一尊石像,並向有關當局報告。一隊考古學家很快便掘出更多石像,後來更發掘了一座巧奪天工的宮殿,叫做馬里古城。這座王室宮殿佔地超過6英畝,內有超過260個房間、天井和通道。

根據米勒的形容,王宮內的房間四壁高十五英尺,部分房間是空的,另外一些則放滿瓶子,用以盛油、酒和糧食。王與王后和其他王室成員的房間都十分寬敞,而大臣和僕人的房間則較狹窄。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景:工匠在工作間工作、廚子在廚房內煮食,還有秘書、僕人和為王提供娛樂的歌唱團。在無數出土的雕像中,其中一個是大鬍子,這個雕像是在主前十八世紀所雕的,上面刻著馬里王以斯杜披林(Ishtupilum)的名字。

在王室檔案庫內發現約二萬塊刻有楔形文字的書板。以前管帳的就是用其中一些書板記錄運進王宮的穀物、蔬菜和其它用品;書板也記載了給王的信件、樂器和裝飾用的金器。有些信件甚至載有先知以至諸神的信息。一瓶子的寶藏和碑文證明這個城約在主前2500年存在。由於一般人認為亞伯拉罕是在同一時代的,即主前十九至二十世紀之間的人物,所以他顯然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生活的。

另一個城是位於底格里斯河附近馬里古城東面的努斯城。這個城的書板詳細記載了主前十四和十五世紀時該城的社會風俗。其中有些是描述家庭情況的,與創世記十五章4節的描述,即亞伯拉罕要把以實瑪利視為自己的兒子時所面對的窘境相似。如果後來亞伯拉罕和撒萊生下孩子,那養子須把部分權益分給那次生的孩子。

努斯書板的內容又與創世記十六章1至2節的情況相似。創世記敘述撒萊把婢女夏甲給亞伯拉罕生孩子。雅謀之(Yamauchi)告訴我們,"有一塊關於收養的書板規定,一個不育的妻子必須把一個婢女給丈夫生孩子。這塊書板和漢謨拉比法典都規定要把婢女的孩子養活下來。這個規定使夏甲和以實瑪利免被神命令趕走。

另一個敘利亞遺址是在歐朗提斯河上的阿拉勒(Alalakh)。這裡形容一個丈夫由於虐待妻子(直譯是"夾著她的鼻子拖行"),所以要放棄妻子、妻子的嫁妝以及送給女家的結婚禮物。

馬里、努斯和阿拉勒城的重要性,在於這幾個城所提供的古文化資料,以及當時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地在歷史和政治上發生的事情。此外,這些資料使我們對城市生活有了新的看法,知道這種生活和族長口述的畜牧生活截然不同。

這些記錄記載的範圍很廣,包括商業、政治、政府和文學,反映出類似聖經中宗教所面對的習俗和社會關係情況。我們看見亞伯拉罕身處的環境,跟馬里和努斯城的相似,於是聖經的記載就變得非常可信。這兩個城中的生活和歷史、政治活動、文化和商業活動,為希伯來族之父的世界畫出一幅非常清晰的背景。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所被洪水毀壞的住宅遺址
2004年9月13日,世界各地的主流媒體都在顯著的位置刊發一條十分讓人感興趣的消息:美國探險家在黑海海底發現了能為《聖經》中所記載的數千年前致使人類遭滅頂之災的“挪亞洪水”提供重要佐證的史前建築,從而不但可能證明遠古時代地球曾經發生過特大洪水,而且還可能改寫中東甚至全世界的人類歷史。

7千年前的人類居住遺址

當水下遙控照相機的鏡頭鎖定黑海海底一個古河谷的時候,考察船上所有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的考古學家和研究人員都驚呆了:海底有人類居住的遺跡,具體說是一座建築,一座倒塌的建築! “這不可能!”有人驚叫了起來。難怪這些才高八斗的學者權威們吃驚、疑惑和不解,因為這片黑海海底的歷史至少有數千年。更驚人的還在後頭呢,隨著鏡頭進一步鎖定目標,考古學家一眼就識別出這座建築具有7000年前石器時代土耳其內陸地區遠古人類建築的明顯特徵!

考察小組的首席研究員、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會員波拉德當場就肯定地說:“絕對是遠古人類建的!”更重要的證據是:這幢建築的周圍居然還散落著幾件相當精美的石木器——一把石鑿子、兩把中間鑽有孔洞的石斧、一根木質橫樑和一段加工過的木棒。這些驚人文物之所以能保持得如此完整,是得益於這裡的水深和無氧的水下環境。這片神奇的人類居住遺址位於距離土耳其海岸24公里的海域內水深95米左右的一條古河谷裡,面積在90平方米左右。
酒、橄欖油和其它特別液體的容器


談起如何發現這一海底人類居住遺址時,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會員波拉德說,多年來,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研究人員堅信地球在遠古時代確實發生過大洪水,而大洪水發生的地區就在如今的中東地區。 1999年,一些重大的考古發現更堅定了波拉德的這一看法,因為他和同事在距離如今海岸線數公里外的168米深的黑海海底發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貝類,其中一種顯然是淡水貝類,而第二種則是鹹水貝類。經過科學檢測,鹹水貝類生活的時代最早也就距今6500年,而淡水貝類至少距今7000年,甚至更久遠。這證明,今天的黑海在7000年前曾經是陸地!

這一驚人的發現使波拉德和同事的大腦裡不約而同地閃過一個相同的念頭:“大約7000年前,今天的黑海是從陸地淡水湖一下子奇蹟般地變成鹹海的!這只有遠古時代的大洪水才有這樣的威力,才能把大面積的陸地淹沒。”

被“挪亞洪水”淹沒的人類家園

在中東不同國家的文明史上都有驚人相似的遠古大洪水神話傳說,其中以《聖經》裡的“挪亞方舟”的故事最為經典。熟悉“挪亞方舟”故事的人對遠古大洪水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一定非常熟悉——7000多年前,大約在中東地區,而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話傳說中更是隨處可見遠古洪水的影子。

有意思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的學者威廉姆·雷恩教授和沃爾特·彼得曼教授經過多年的苦心研究,於1997年出版了一本名為《挪亞大洪水》的書。在這本書中,兩位專門研究地球遠古時代特大洪水的權威根據中東各國詳實的古文化史料提出一個十分大膽的說法:大約在7000年至12000年前,逐漸走出冰紀的歐洲大陸大大小小的冰川開始融化,滔天的洪水使地中海水位暴漲,淹沒了歐亞兩大洲交界處的中東地區,許多水量比尼亞加拉大瀑布大數十上百倍的特大洪水終於在7500年左右沖垮了陸地海岸,形成了今天博斯普魯斯海峽,滔天的海水直衝當時還是淡水湖的黑海,水勢以每天15厘米的速度在狂漲,由於地中海是飽含鹽分的海
 
Walter Pitman 和William Ryan 是首先蒐集黑海淹沒七千五百年前證據的地質學家
水,而黑海是淡水,所以密度大的海水下沉,而混合水則浮在水面上,從而使淡水湖里的所有淡水生物全部死亡,並且沉入海底,這一地區的遠古人類和動植物面臨著一場滅頂之災。洪水退後,劫後餘生的遠古人類因為還沒有發明文字,所以只能通過子子孫孫代代相傳。然而這場大洪水卻給中東地區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物證,那就是將一個小小的淡水沼湖化為今天的黑海!

“海底神探”波拉德

正是這些遠古的傳說和學者們的研究堅定了波拉德在黑海海底搜尋“挪亞洪水”遺蹟的信心。

如果光說波拉德的美國著名學者、探險家和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會員的身份還不足以讓人們耳聞目睹的話,那麼如果提起他1985年發現“泰坦尼克”號輪船殘骸,接著又找到二戰期間被擊沉的德國有名戰列艦“卑斯麥”號殘骸,以及在中途島海戰中被日軍擊沉的美國“約克城”號航母殘骸的話,相信就再也沒有人對其能力表示懷疑了,對其在美國知名度產生質疑了。

這位赫赫有名的學者兼探險家許多年前就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開了一家知名度很大的“神奇探險研究所”,在發現上述3處聞名世界的沉船殘骸之前,波拉德還成功找到了地中海貿易之路的船隻殘骸,以及兩艘迄今為止人類在深海中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船隻殘骸——以色列、威尼斯商船殘骸。所以,當波拉德下決心在黑海海底尋找“挪亞洪水”遺跡時,不但沒有人懷疑、嘲笑他的決定,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美國海軍海上研究辦公室、國家海洋與氣象管理局紛紛解囊相助,“伍德霍爾海洋研究所”、“馬爾船隻管理公司”的專家學者紛紛加盟。

可能改變人類歷史的發現

探險小組首席研究員羅伯特·波拉德在土耳其北部海上一艘考察船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場發現的諸多人工製品都保存得相當完整,比如說手工製作的木質橫梁、人類加工過的木棒和相當精美的石器等。我們當場就意識到這些發現的重要意義,我們打算盡我們所能來揭開這些海底史前人類古文物的種種謎底。”波拉德十分肯定地表示:“我們現在就敢肯定的一點是,汪洋一片的黑海曾經是遠古人類活動的土地。我們現在面對的難題是,他們是誰?他們生活的空間有多大……但我們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會在這個古河谷地區有越來越驚人的發現!”

探險小組的首席考古學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弗雷德里克·赫爾伯特在現場接受記者的電話採訪時十分肯定地說:“這一重大發現首度證明黑海在被大洪水淹沒之前曾經是遠古人類的生活區,這一發現必將改寫這片歐亞中東交界地區的歷史。”在談及考察進展時,赫爾伯特表示:“我們現在並不急於把發現的東西打撈起來,最關鍵的是擴大勘測面積,發現更多人類居住的遺址。當然了,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搞清楚人類在該地區活動的年代。我們將把海底的那些物品打撈起來做碳元素年代鑑定,然後就能弄清楚住在這一地區的都是一些什麼人,他們使用的都是什麼樣的工具。”

為波拉德這次海底探險活動提供巨額資金贊助的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現在已經從這一重大發現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該協會準備出一本波拉德黑海探險的書,書名已經定為《深海探險歷險記》。

而美國著名的《國家地理雜誌》更是於2001年1月推出對波拉德的第一手專訪,而美國的CNBC電視台、國家地理頻道紛紛搶購該電視節目的轉播權;國家地理協會的網站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準備於9月17日開始與電視台一齊推出這一驚人的發現。而整個探險活動結束後,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準備製作一個長達一個小時的特別節目,然後供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在110個國家和地區播放。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