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 入 庫 爾 德 山 區

二零零三年七月底,特別到土耳其東的高山亞拉臘,進入庫爾德(Kurdistan)山區,了解這民族文化的特質,及其衝突的根源。並尋索千古流傳的挪亞方舟,想不到有特殊的發現。

我們與香港創世電視台組成的探險隊,由庫爾德人的領袖巴拉素(Parasut,我們笑稱他為降落傘先生)帶領,進入從前游擊隊出沒的群山之中。沿途都是軍隊搜查站,軍人們都手執德國製HK33輕機槍或HKBC自動步槍,氣氛頗緊張,不過一見是中國人,就沒有甚麼懷疑,很快放行。

中途經過一個小鎮,我們下車稍事休息,立時被人群圍,用好奇的眼光看我們,相信這些庫爾德人從來未見過華人,而我們也是從來未見過庫爾德人。他們的態度頗為友善,有幾位少年還送花給幾位年青女隊員。中午車子停在一河谷,旁有一洶湧大瀑布,我們走過一條窄吊橋,到對面一小餐館吃午餐。只見吊橋用繩扣起一塊塊木板,中間有空隙,可見下面急湍河水,有些木板頗為破舊,已經斷裂或洞穿,大家搖搖擺擺地走過,可算驚險。

稍後到古城杜古拜亞斯(Dogubayazit),已是六千呎的山上高原,遠處見到雄偉的亞拉臘雪峰,帶朦矓與神秘,矗立在高原的遠方。古城杜古拜亞斯,據說是挪亞方舟停在高處以後,挪亞一家及眾動物下山時所建的城。該處盛產葡萄,與聖經記載挪亞用葡萄製酒一致。如今此地由於接近亞美尼亞及伊朗邊界,變成重要軍區,到處都有軍營及檢查站。

在一九八九年之前,亞美尼亞仍屬蘇聯邊境,是蘇聯進攻歐洲的前線,故北約組織支持土耳其駐重兵在此。我在沿途見到有軍營,內有數十架美製M48及M60坦克車,原來有坦克兵團駐在這群山之中。

庫爾德人的領袖帶我們到亞拉臘山背後,面對亞美尼亞國的邊界,在草坡上扎營,預備上山。營地一邊面對軍營,另一邊是遊牧民族的帳棚。軍營有一輛俄製裝甲運兵車,時常用重機槍對我們營地,當電視攝影機架起拍攝時,軍人馬上用望遠鏡看我們,幾位跑過來說明不准錄影軍營方向。但庫爾德領袖送給他們大箱啤酒和雞翼,結果大家滿臉笑容地離去,後來多位土耳其軍人小伙子還過來,用有限的英語和我們聊天。

他們似乎未見過中國人,特別是幾位年青漂亮的香港女團員,所以不斷要求一起拍照留念。土耳其軍的手提武器很先進,人也高大威猛,但事實上卻十分友善,大家很快交了朋友。 

與 庫 爾 德 人 相 交

土耳其亞拉臘雪峰下,有土地非常肥沃的高原,庫爾德的遊牧民族在此一帶畜牧。只見孩子們趕千百隻牛羊,分一群群在山坡上走動,十分壯觀。在我們住的營地,有一石屋,不單軍隊跑過來聊天,庫爾德遊牧部族的族長亦來與我們打交道,尾隨一群孩子,瞪好奇的眼睛,笑咪咪地看我們這批前所未見的中國人。

該族長名叫阿支阿默,黑實瘦削,嘴上有一撮奧馬沙里夫式鬍鬚,穿一件髒西裝,十分友善,但不懂英語,只是不斷拖我的手,叫我的英文名字Thomas,然後指手劃腳,用身體語言對話,還帶攝影隊進他住的帳棚拍攝。阿默預備一批騾子,載我們登雪山,但沒有馬鞍和韁繩,只能靠手執其鬢毛,打其右面,牠就向左轉,打其左面則向右轉,這種原始方法實在難駕馭,而且騾子太小,沒有馬鞍的話,人很易向後滑落地。

由於騾子不習慣有那麼重的人騎牠,紛紛不肯上山,各自四處走,要轉頭跑回家,結果控制不了,唯有放棄騎騾登雪峰,使第一次上山失敗。 

雪 峰 下 體 驗

我們探險隊想騎騾W亞拉臘山雪峰,由於騾子不受控制,四散而走,結果不成功。高原上的庫爾德孩子們包圍我們,大家用身體語言溝通。我唱了一首「我的祖國」給他們聽,這種中國調引起他們很大興趣。有幾位少女唱她們的民族樂曲,我又引腔唱「彌賽亞」組曲一段,她們又唱一段,我們又教他們唱幾句詩歌。最後大家一同跳舞,十分快樂。音樂成為大家的共同語言。

我太太見女孩子很漂亮,只是皮膚頗粗,拿出一瓶冷霜,替她們擦面,幾位少女非常高興,後來我們的女團員都拿出所有冷霜送給她們。我們又把很多餅乾、朱古力、汽水送給孩子們,與全族人交了朋友,族長阿默帶我們到他的帳棚,介紹一家人給我們認識,又宰了隻羊,燒給我們當晚餐,這是他們傳統待客之道。下午開始大雷大雨,這與自古攀山者記錄一致。亞拉臘山常有突然風雨。全隊人慶幸登山不成功,因為在雪峰冰河若遇大雨雪,將是一災難。晚上大家躲到小屋中席地而睡,想不到屋頂漏水,又有雨水從窗口滲入,所睡之處很快成為水塘,大家半夜起來,尋找較乾地再睡。而我的兩位兒女由於受過領袖訓練,決定冒險在大雨下的營幕中睡覺,不料不但入水,而且午夜又被野狗群圍營吠叫,頗為驚險,後來狗群走開後,以為可睡一覺,不料又有牛群過來叫,之後又有騾叫,可說是年青人一大體驗。 

雪 峰 下 的 反 省

由於亞拉臘山下雷雨,香港探險隊被迫退回古城杜古拜亞斯,日期只剩一天,大家只能祈禱,希望第二天天氣好轉。結果早晨打開窗,見大亞拉臘山峰亳無雲霞,一輪紅日從小雪峰那邊升起,是萬里無雲的一天。

探險隊馬上動身上山,再到山腰營地,但由於遊牧民族的馬匹要用來割草備糧,我們仍是無馬登山。結果族長阿默,弄來一輛運水貨車,叫我們爬上車後站,試試用貨車馬力,衝上滿是中型石塊的登山泥路,據知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原來我們創造了幾個歷史第一,這次在山後的亞美尼亞邊境上山,是十年來第一次,原來因庫爾德人叛亂,政府已封閉這邊境十年,一般探險隊或攀山家都在正面登山。此外,我們是第一隊華人探險隊登雪峰,所以庫爾德人領袖巴拉素先生要親身帶領我們。他和族長阿默各拿一支槍,沿途保護我們,免受恐佈份子及野獸傷害。

我們站在那殘舊的貨車後面,顛沛地滾過各種石塊,在原是給馬行的險峻山路上,慢慢駛上山坡,只見下面是一望無際的亞美尼亞平原,上面則是雄偉的神秘的大雪峰,景色之壯觀雄奇,平生未之見也。站在庫爾德人的殘破貨車上,在顛抖震動的機器吼叫聲中,滾上那條原是由馬匹走的泥石路,一步步駛上亞拉臘山雪峰,直至斜到不能再走為止。

只見雪峰越來越近,藍天下閃耀的冰川,及峻峭崇高的山嶺,其雄奇偉大,實在令人震憾不已,只想到西方詩人所說:「我要向上舉目,我的救助從何而來」。原來接近高山時,仰觀蒼天雲山,俯察山下無際的高原,均叫人深深反省,原來在宇宙的偉大之中,人是何等渺小,人的學識和成就,對比於天地,不外乎是蒼海一粟,與宇宙之莊嚴比較,亳無可誇之處。

《莊子.秋水篇》談到,當河伯見自己水勢浩大,以為「天下之美,為盡在已」,及至出到大海,見北海之無邊,才知「聞道百而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原來自己不過對道理只聽聞一點點,就視無人能及,其實知識少少,就扮代表,令人可笑。人很多時稍懂一點學識,或稍有權力和成就,馬上沾沾自喜,以為有無限威榮,其實在無限的真理面前,那又算什麼呢?當車子停下來,我們站在雪線稍下之草地仰觀高峰壯大,藍天悠悠,實在是目瞪口呆,感動不已。 

一 萬 呎 山 上 的 古 船 錨

香港探險隊在登上亞拉臘山約一萬呎高之處,忽然眼前一亮,只見滿山坡都是紫藍色野花,隨風搖曳,美得動人心弦。在這千百年來人蹟罕至的高山嶺,荒野彰顯了天地的大美,莊子曾說:「天有大美而不言」。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宇宙不須說話,也顯明了其極大之美。

就在這驚歎造物之奧妙期間,我忽然見到草叢中有一奇怪的偏平巨石,上有一洞孔,從我的考古知識來判斷,這應該是一古代的船錨石。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一萬呎高的山嶺,離大海有千哩之遙,何來一船錨呢?

我馬上叫貨車停下,然而那殘舊車在斜坡上不能停,否則很艱再開動。我遂叫大家認好地形,回頭時作考察。終於探險隊達到冰川之下的阿何拉河谷(Ahora Gorge),巴拉素先生說本地人都相信方舟埋在河谷泥土下面,他們祖先在古代都見到,然而十九世紀一場火山爆發,大批泥土流入這河谷,埋藏了方舟,及一個小村莊,包括保留了方舟遺物的聖雅各修道院。

在這一帶香港的創世電視台製作了錄影電視節目,及作了考察,我心中想那古錨石可能是一重大發現。巴拉素先生接到軍方電話,希望我們在六時左右回去營地,故又速速趕下山。回到了一萬呎高之處,我們再見到那古錨石,大家馬上停下來,考察這奇怪的巨石,發覺有幾個特徵:

1.石塊上方有一圓洞,具人工開鑿的特質,與山下發現的十多塊錨石型態一致,也與考古發現在地中海及加利利海的錨石也一致,不過比之遠為巨大。

2.石塊上沒有十字架雕刻,但有圓洞,顯明圓洞是原初人工造成,而証明附近卡珊鎮的其他錨石的十字架雕刻,是後來加上的。故此這些錨石的圓洞並非後來亞美尼亞人鑿出,他們是後來加上十字架雕刻,很可能是相信這巨石與方舟有關,是神聖之物。

3.圓洞如今被一小石頭堵塞,很可能是後來自然形成。

4.石質似是玄武岩,其形狀與結構與山上其他火山熔岩的石塊無共同之處。

5.石塊成幾何形狀,表面光滑,四面均似切割而成,故顯示為人工所造成。

6.石塊圓洞周圍有裂痕,似是被繩紮結,在水波中拉扯所形成。

從各特徵看,那確是一巨大古錨,是人工的產物,為古船所特有,看來是一重大發現。 

神 秘 的 方 舟 結 構

土耳其亞拉臘山的萬呎高峰上,發現了古船錨石,可以說是中國人在外國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在遠離大海千里之外的一萬呎高山上,發現船錨。這發現表示了一個上古處境,就是曾有水高於山,而且有船在水上,留下了錨石在水底。一個可能是這地方曾是海底,但據一般年代認為,那時人沒有文明,除非真有古文明在史前存在。另一個更大的可能,是上古記載的全球大洪水,真的存在,挪亞方舟的傳說是真的。

我們也為此探索方舟的傳說,其中一個引起重大注意和爭論的,是在亞拉臘雪峰附近,約五千呎左右的一個山坡,發現一個船型的大結構,最先是一九五九年由土耳其飛機師發現,後來人造衛星也拍得船形照片,那時就產生人造衛星發現方舟的新聞。

美國一批人曾到該處作了初步探索,無甚發現。但在七十年代,一位探險家Ron Wyatt到該處研究,發覺這結構的長度是五百一十五呎,若以埃及古代的單位計算,剛好是聖經記載的三百肘,似乎不是巧合那麼簡單。於是他不屈不撓地長期繼續到那裏研究,八十年代他與另一探險家David Fasold到該處,共同研究,用金屬探測器探索,發現這船結構內的含金屬量及有機炭量,遠高於船以外的泥土,奇怪地,那些有金屬反應的小區域,用繩子連起來,剛好形成一個一個方形間隔,像有一間間房間在內,用金屬釘子將之間隔出來,這與方舟的記載也一致。他們因此斷定這是人工的產物,而非自然形構。

他們向外公佈發了挪亞方舟,又出版了「挪亞方舟」(The Ark of Noah)[注一]一書,引起各方轟動,但也有一些方舟探索者估計方舟應在雪峰的阿何拉河谷那邊,故認為這結構不是方舟,只是自然形成的地貌,巧合成船形。然而這引起土耳其政府注意。

Ron Wyatt和David Fasold發現了山上的船形結構後,將所有資料告訴土耳其政府,土耳其調派最精銳的考古隊去研究,特別是負責發掘著名古赫提(Hittites)廢墟的著名考古家Ekrem Akurgal,經七年探索後,終於向世界公佈,挪亞方舟已被尋獲,並定此地為國家公園。令考古界十分驚訝,因為現今的研究者多已未經反省地假定了進化論的歷史觀,認為洪水與方舟只是神話,不可能是真的。但如今在該方舟結構中,發現多方與方舟假設一致的証據,包括:

1.石化的林材包括甲板木,
2.船底壓石,
3.水果化石,
4.動物糞便化石,
5.動物毛髮,
6.鹿角(該山上沒有鹿,而鹿會每過一段時間脫角,故似是方舟中的動物遺蹟),
7.古船紮結所用的草,
8.一些古代長鐵釘,
9.還有一些釘頭留在化石上的痕蹟,
10.古船龍骨留在石上的痕蹟,
11.一塊似乎有古刻字的泥板,
12.附近有古陶器及似為方舟與挪亞的古刻圖,
13.在十二哩遠卡珊村的古村錨石。

他們將各種証據拿去實驗室化驗,結果是驚人地表示具有人工的特徵,其有機炭的含量也很高,不可能是自然產品[注二]。這種種証據,均與此形構為方舟的假設一致,故此是真正方舟遺骸之機會率甚高。這發現使Wyatt及Fasold成名。一次我在伊斯坦堡的一書店中流連一小時,老板說看出我是書迷,要研究所有有關土耳其的歷史和考古資料。我告訴他將領中國人探險隊上山尋方舟,他馬上告訴我,Wyatt每次都到這書店找書,與我一樣。此外,在古城杜古拜亞斯,也有很多人認識Fasold,他們都是土耳其人心中的傳奇人物。

當香港探險隊來到這可能是方舟遺骸的結構時,我們在山上見到谷中青綠斜坡上的船形化石,實在有點目瞪口呆,這的確是一隻船。本來政府已立法不准遊客爬入方舟,但因庫爾德人領袖巴拉素很喜歡我們,他與另一位老人家是方舟的護者,法例祇容許由他帶外人進入。當我隨護衛者走過斜坡和溪流,進入該大船結構中時,既有回到史前時代的歷史感,也在靈性上有接近神聖的經驗,這是世界所有古文化都有記載的古跡,大洪水代表對罪惡的公義審判,方舟代表公義下的愛心寬容,宇宙是有公義和慈愛存在的,而人也可在災難中有堅強的信心和盼望,且在艱苦日子之後重建文明和價值。

這有多麼深刻的象徵意義,但更為震憾的,是這不單有哲學內涵,而且還很可能是歷史事實,而我正站在這史前的遺跡之上,一時感到時空的凝定。

根據研究,這方舟化石的形成,可能是方舟曾被火山灰所迅速掩蓋,故整個結構保留,但木頭在火山灰中日漸化解,被各種石質滲透,而形成整個化石結構,其中的各種物質都被石化了,但所含的金屬及有機碳卻遠高於一般自然石塊。我發現在船頭和尾之下,各有一突出之小船翼,以防風浪。若是自然構成,不可能剛巧頭尾都有這翼,看來這確是方舟的遺骸。站在上面能不震憾嗎? 

離 開 亞 拉 臘 山

香港探險隊在亞拉臘山有了重大發現後,帶興奮心情離開土耳其東部邊界,附近軍隊均過來與我們握手話別,又找我們團隊幾位漂亮女隊員(包括我女兒)拍照。

庫爾德族長阿支阿默,不斷拍我肩膀,不捨得我們離去,臨上車前用中東人最高禮節,緊抱我,以滿是鬍子的臉親了我兩下,孩子們亦不斷揮手道別,這些遊牧民族的人都很單純,短短三天相處,就變成好朋友。

庫爾德領袖巴拉素,是一非常有能力的人,他父親是該山上王宮的守衛長,他自少見父親與外國人交往,慢慢掌握了英語,是全區少數懂英文者,成為與西方人交往的代表。

由於他的關係,不論那裏的軍人或庫爾德人,都給我們方便,使電視隊拍攝順利。他深信方舟和洪水均真實,詑異於西方很多人只會攀山,而不重視該地的歷史,也不明白方舟的重要性。他在我們離去前一個晚上,接受電視訪問,表示自古其民族都見過方舟的真實存在,他自己也堅信,並且展示其在山上撿得的貝殼化石,証明此山曾為大水所淹蓋,最後也送給我其中一塊,放在我的私人小博物館中展出。

在機場他亦用傳統大禮與我們幾位男士擁抱,眼中還有點淚水。他最欣賞我們這隊人,在任何艱苦處境中,如大雷雨浸營地之時,仍是以幽默歡笑態度對之,沒有怨言,只有喜樂的心。 

到 希 臘 羅 馬 之 地

古城杜古拜亞斯(Dognbayazit),是上古文明烏列圖斯(Urartus)之原地,在山中還有五千年前古城的遺蹟,在卡珊村中一位老人家賣給我一件陶器,我一看即知是與中國黑陶類似的古物,可能來自六七千年前。這古國曾與亞述爭雄,而終被滅掉,這一帶與美索不達美亞文明互有關連,是文明發源地,加上方舟的傳說及方舟和古錨的發現,實在充滿了歷史的神秘。

在杜古拜亞斯坐車出山,兩小時後會見到一大湖,名叫梵湖(Van Lake)是內陸鹹水湖,旁有一大城叫梵城,是土耳其東部重鎮,這一帶亦是古文明之地,包括在土耳其中部發現的赫提文化、北部的黑海文化,還是待考察發掘之地。香港探險隊在梵城坐機到伊斯坦堡,再轉機到土耳其西面的以弗所古城,這是羅馬帝國三大城之一,古代是希臘呂底亞王國之地。在以弗所乘車到海港Kusasasi,見到藍色一片的海洋,那是美麗的愛琴海。坐在沿海酒店吃晚飯,觀賞夕陽西下,想起在雪山所見的上古文明,到如今希臘羅馬文化的海邊,實在是一大經歷。

從土耳其極東的亞拉臘山,到最西的海岸,坐在酒店餐廳看無際的愛琴海,一輪紅日在海平線下降,想起多日來的雪山探險,恍如換了一個世界。與庫爾德人在山野中探險,見到的是原始的遊牧民族與荒涼的高原,如今一轉眼,就坐在現代文明的酒店中。上午是在文明歷史起源之處探索,到黃昏就過了近萬年,在現代的大城市中喝咖啡了。

其實約一萬年的歷史,在宇宙歷史中亦不外一瞬之間,人類仍是不可語冰的夏蟲,對宇宙之浩瀚來說,其文明史無甚可誇之處,對終極的真理和奧秘,其知識仍如井底之蛙而已。

遙望海濤洶湧的愛琴海岸,想起文明歷史,從亞拉臘山向東南去,就是美索不達美亞,是文明發源地,經歷蘇米爾、埃及、巴比倫、亞述、伽勒底等帝國興亡,才慢慢展開愛琴海文明,成為希臘與西方文化的根源。在海中有很多美麗的小島,就是荷馬史詩奧德賽的歷史舞台了。 

錨 石 之 謎 初 步 分 析

總結探險考察得的各實物和現象,亞拉臘山區有關方舟的遺骸,對於那船形化石結構,至今証據頗多,是方舟遺骸的機會頗高,但始終仍有爭論。然而有關方舟還有一批重要的實物証據,就是在卡珊村的多個古船錨石,及香港探險隊在一萬呎山上發現的錨石。

這些巨大的石塊,其形狀類似,均呈幾何的長方形,在頂上略斜向兩邊而形成圓頂的微三角形,底下和兩邊均平正,前後平面亦平滑,其上方有一圓洞,這都具明顯人工痕跡。

特別是石塊上方的人工圓洞,使整個結構與考古學發現的古代船錨一致。根據古船博物館在地中海沉船中尋獲的古錨[注三],形狀和設計均與亞拉臘山區所見的巨石設計相同,故可推証為古代的錨石。

反對這是錨石的論點,主要認為在卡珊村所見的巨石均雕刻有十字架,十字架是遠為後期的基督教符號,故認為這是古代亞美尼亞人排列的石陣,其圓洞與十字架一同製成,可能作宗教與禮儀用途,與古錨無關。而且圓洞似無繩繫過形成的裂痕與繩痕,似非作錨用。

支持這是錨石的論點,認為圓洞與十字架是不同時期的人工製作,巨石開圓洞,是古錨的用途,來自方舟,而十字架是後來亞美尼亞人加上去的,因為他們發現這些巨石錨,知是挪亞遺留下來之物,是聖物,故此加刻十字架以示尊崇。根據古代和中古記載,亞美尼亞人早就見過方舟存在於山中,因而也會很快認出這些是方舟的遺物,故雕上十字架以尊重之。

若要証據支持錨石論點,就須發現一些埋在山中的巨石,不為亞美尼亞人注意,沒有刻上十字架,但仍有圓洞,那就証明圓洞是在十字架之前已製成,很大可能就是巨石的原本設計,遂可以鑑定這有圓洞的巨石,通過與其它古代類似人工石塊比較,定性為一塊錨石。

如今香港探險隊所發現的巨石,正正具有這特徵,故此可以成為一有力証據,支持卡珊村的巨石,其圓洞是在刻上十字架之前已存在,故很大可能是一錨石,而為了非禮儀用途而與十字架一同鑿出。

這一萬呎高山上的古石,圓洞如今已被一塊小石頭堵住,可能是數千年來,一些石塊滾下所形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圓洞下方有三條裂痕,似是因繩繫過,可能在水平中受衝擊,及碰撞到山坡所形成,正好回答了批評者的質疑,所以從各方面証據看,這塊香港探險隊發現的巨石,是上古的船錨,並可由此判斷卡珊村的巨石陣亦是古錨。

若這判斷正確,則產生極大的謎團,就是這些看來數噸重的巨錨,何以會在遠離海岸數千哩的山區,在五千呎及一萬呎高的山被發現呢?誰會把錨石搬上山呢?還是真有高山的洪水和方舟,在水退時錨石被放在山上呢? 

梁 燕 城 博 士 研 究 資 料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 歷 史 中 尋 方 舟

聖經創世紀曾記錄一遍及大地的洪水,僅挪亞一家及其所帶眾生物得保性命於上帝指示所建的方舟中。聖經記載簡明清楚,一與古代世界各族人的洪水故事一致。而且自古以來,不少歷史資料也有記錄。

有關方舟存在的最古老歷史記錄,一是巴比倫的吉格美斯史詩(Gilgamesh Epic)泥版,另一是舊約聖經,根據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教授Heidel的比較研究,兩套記錄並無互為影響的關係,主要在巴比倫泥版所用的辭,和希伯萊所用的辭,並無語言和字根上的關係,巴比倫用elippu及ekallu 兩字描述方舟,在閃族語是指船、或大屋,聖經卻用teba一字,字根近於埃及語的dbt,指大箱,方形物體,此外,巴比倫對此船大小和設計的描寫與聖經有很大分別,故不大可能兩者有所參照,卻反似為兩份不同資料,記錄了過去一件驚天大事。

此外,公元前二七五年,希臘收錄了一份有關巴比倫史的資料,提到巴比倫一位馬篤(Marduk)的祭司,名為巴洛素斯(Berosus),曾寫下有關洪水和方舟的記錄,這記錄今已失傳,但卻被公元前一世紀的學者Polyhistor所引述,提到君主Xisuthros統治,六萬四千八百年時,得神靈通知,將有洪水毀滅人,須建一大船,放入食物、飲料、及動物等,洪水過後,此船停在亞美尼亞,又說:「這在亞美尼亞著陸之船,如今還有部份留在亞美尼亞的高也倫斯(Gordyaeans)群山中,今有人刮下其瀝青用來作僻邪飾物。」

著名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在公元第一世紀寫下猶太古史(Jewish Antiquities),公認為古代正史記錄,記錄到四十日下雨形成洪水,方舟後停在亞美尼亞一山頭,「今亞美尼人稱此地為著陸處。......這洪水和方舟被所有外人寫錄的歷史中所提到,其中有一位是查地亞的巴洛素斯(Berosus the Chaldaean),在描述洪水事件時,寫下如下之說:『據聞,大船的一部份,至今仍存在於亞美尼亞的高也斯山中,人們取其瀝青為辟邪物。』又埃及的Hieronymus,和腓利基古史的作者及埃及史家Manetho,還有很多其他的,都提到這事。」約瑟夫又指出有一古文件,是Nicholas of Damascus寫的第九十六書,也述及亞美尼亞山峰中的方舟,可能就是摩西所記錄的同一事件和人物。

約瑟夫共提到有最少四份古文件述及此事,又說同類文件「還有很多」,可見這是古代史家的一個共識,視方舟停在山上是一正常不過的事實,人人皆知。不只是猶太傳統的人才講,可惜這些古國的記錄已隨歷史湮沒,只剩猶太──基督教傳統留存至今,以致現代一些對宗教有偏見的人,視為虛假的神話。

但如今還保留一些古代旅行家和目擊者的記錄,很值得注意,如公元第二世紀安提阿的腓阿非羅斯(Theophilus of Antioch),在其著作Ad Autolycum第三冊中:「至於方舟,其遺骸在今仍在阿拉比亞群山中被見到。」

又第四世紀巴勒斯坦僧人沙琳密思的以彼漢尼斯在其書Panarion中曾說:「到今日挪亞方舟的遺骸仍顯明在庫爾德(Kurds) 地中,你難道還可以嚴肅地以為我們不能証明自己的論點嗎?何解呢?我們今日若仔細搜尋,無疑仍可在山腳找到挪亞方舟的祭壇呢?」

第六世紀,西菲利的艾西多(Isidore of Seville)寫世界最早的百科全書,其中論語源學(Etymologies)時講到亞拉臘山,說:「亞拉臘山在亞美尼亞,不少歷史家見証洪水後的方舟停於此,直到現代,其木骸留在此,為人所見。」此書的十一世紀版本,至今留存,其中編有方舟的圖畫,是古代目擊者的一個記錄。

而亞美尼亞本身也有記載,如十三世紀其君王哈訪一世(King Haithon I)的王子哈訪(Haithon),到法國做修道僧,在一三零七 年口述「東方諸國史」一書,由科閣(Falcon)用法文筆錄,其中提到亞拉臘山,「在其峰處常顯現一大型黑色物體,據說即挪亞方舟。」

四世紀亞美尼亞史家拜占庭的浮士德斯(Faustus )曾用希臘文記載當地歷史,今已失傳,但被法國古史記錄書所收藏,是法文版,為亞美尼亞的重要史料,其中詳細記錄當地聖人雅各,曾攀上亞拉臘山,尋索方舟,後得天使協助,在其睡著時得到一片方舟木,帶回山下,後人在山下建一修道院,如今在該修道院裏仍藏有此木頭,今人對之拍有照片。中世紀不少旅行家及僧侶,行經此地,均有記錄此事,這亦是一份方舟存在的資料。 

中 世 紀 後 各 遊 士 的 見 聞

中世紀以來,不少僧侶、武士或旅行冒險家,都有報導方舟是停在亞拉臘山一帶,如芳濟各派僧羅博的威廉(William of Rubuck),在一二五二 年,奉法王路易十一之命,秘密往訪蒙古大帝,他記錄下沿途所見所聞,被認為是中世紀最重要的遊記,他就記錄到在這一帶群山中,有一鎮名Cemanum意為八,即挪亞一家八口離開方舟,就在此地建洪水後第一個鎮,而在其中的修道院,藏有聖雅各攀山帶回的一片方舟木頭。而此木頭至今仍收藏在Echniadzin修道院中。

另有道明會士佐丹勞斯(Jordanus)在十四世紀曾到印度,寫下比美馬可勃羅的亞洲見聞錄,也記錄山上有方舟,及有挪亞早年建的鎮及種下的葡萄,此皆可見方舟的存在是當時當地很普遍很正常的事。

最有趣的是十四世紀翡冷翠商人柏哥羅蒂(Pegolotti),在其商旅手冊中,記載亞美亞的稅站,有一稅站是在挪亞方舟之下。

十七世紀荷蘭冒險家史特斯(Struys)是一位外科醫生,他在亞拉臘山一帶被請到山間修道院醫病,由山腳行了七天才到修道院,修道僧告訴他,山頂長年積雪,非常寧靜,使方舟不腐爛,當他醫治其中一僧人時,此修道士送給他一十字架,此中有一小片木,即由方舟上取得,並送一塊石頭,稱是由方舟底下取來。他還寫下字據,証明「自己曾進入方舟,親手割下其船艙中的一木片,造成此十字架的一部份。」這是第一份目擊証人的報告。

十九世紀南印度景教(基督教涅斯多留派)領袖洛理(Nouri)曾雲遊四方,懂十三國語言,在一八九三年抵芝加哥世界宗教議會(Worlds Parliament of Religions),與當時到波斯的傳教士哥安(Coan)談話,哥氏在回憶錄中,提到洛理表示曾三次攀亞拉臘山,之後終發現方舟遺骸,且曾進去探測,發覺其中與聖經記載吻合,他回來後想請公司出錢,把方舟抬去世界博覽會,惜因花費過鉅,無人願意。

以上都是十九世紀之前的記錄,有些來自搜集當地傳聞,有些來自記錄目擊証人的口述,使我們發覺,越古的年代,把方舟存在視為常識,越後來,則越被視為奇聞。不過也有目擊者的一手資料。似乎在古老時代,人人都目擊,在近代則要經很多困難才能發現。但無論如何,不少人記錄此方舟卻是事實。 

二 十 世 紀 多 人 驚 見 古 船

到二十世紀,有好幾份目擊方舟的報告,也是十分引人興趣,一是芝加哥太陽報在一九五三年報導,於一九一六年俄國空軍飛過亞拉腊山,見一古船在山坡,沙皇遂組考察隊上山,發現了方舟,帶回研究報告,惜於一九一七年布爾什維克革命中失去,這報導經專家研究和追查,終發現一些線索,就是一位俄國軍官高奧(Koor),一九一七年駐守亞拉腊山,曾抵抗俄國紅軍,後逃去滿洲,移民美國,在接受研究者訪問時,指出他是在一九一九年派駐亞拉腊山區,為第十大隊,他知道曾有兩次考古隊到山區研究,包括聖彼德堡皇家考古學會的專家羅渣斯基(Rujansky),他曾發現方舟。此外,他的同袍列斯寧(Leslin)亦見到一些上山的部隊,稱真實見到方舟,而那位空中見方舟的飛行員,名叫(Zabolotsky),是飛行第一大隊隊員,他之後寫下所有資料交給研究員,並簽名為證。

此外,有華盛頓州的費沙亞(Frazier),寫信給方舟研究學者蓋明斯(Cummings),指出其外祖父沙里拉洛夫(Schilleroff),多次提到見過方舟。又前俄軍佐格遜(Georgesen)是其鄰居,巡視亞拉臘山,在一小湖中見一巨大木造建構,遠觀像巨船,軍官和部份人走近去看,但因湖水攔阻及很多蛇蟲在附近,故沒有進入方舟。

在三十年代,紐西蘭攀山家勵特(Knight)爬亞拉臘山,發現自己一度在雪地中踏過一個木造架構,且是一兩面平行的木架,是人工的,非天然的,他後來爬到山頂,回家後才留意到方舟的傳說,而知道其實自己見過方舟。

一九五二年礦務工程師格蘭理(Greene),坐直升機考察那一帶,見到方舟,且拍下照片,可惜無人相信,他就把照片收起,後來他被人謀殺,其遺物已不能尋索,只有其同事(Drake)將其所見告訴研究員,他曾見到所拍的六幅照片。

一九五二年法國攀山家挪維拿(Navarra)見到方舟,據他的記載,一九五二年庫爾德歷史學家(Akki Usta) 居於亞拉臘山下Lgdir鎮,指出:「方舟仍然是在那裏。…所有在Lgdir Bayazid 及 Erivan的人,以致最後一個在這兩山區牧羊的人,全都相信。」一九五五年與兒子再攀山找尋,發現它並割下一木片。這木片在三個實驗室檢查,包括化驗其水鹽成份去測其化石程度,証實是五千年前的木頭,與洪水年代一致。而奇在發現點一帶,並無樹木或任何木頭的跡象。

一九六二年有一位移居美國的亞美尼亞七十二歲老人達美斯亞(Tamisian)自小住在亞拉臘山腳,接訪問時,表示在十歲時曾與叔叔乘驢登山,先後兩次見到方舟,且曾爬進去看過,他描述這是一很長而平的架構,窗戶都在船頂,叔父抱他爬上去,就這是聖物,你觸摸它便成聖了。可見亞美尼亞人視見方舟為十分平常之說,一九六六年人造衛星拍到有類似方舟物體,一九八八年人造衛星圖片分析專家George Stephen 分析出山上有一大形木製物體。一九八九年法國人造衛星亦見山間有一人工物體,在雪中伸出來約九百呎,雪下大約有二千呎,加強方舟存在的証據。後來一九九零年直升機探察在同一位置是有一大形木質結構。又一九七三年一位美軍駐在亞拉臘山附近,名為(ED Behing),認識一庫爾德族土耳其軍名(Mustafa),被其叔父帶爬山去尋方舟,結果找到方舟,描述與前人所講的一樣。又一九八九年土耳其人(Ahmet Ali Arslan)隨(Shockey)考察隊上山,因其土耳其籍,唯一被軍人容許到傳聞的方舟位置,亦發現這人工的木船。這都是近期發現。 

法 蘇 宣 稱 尋 獲 方 舟

歷代有關目擊方舟的報告很多,但對於其確實位置都非常模糊,一般尋索方舟的專家,如蓋明斯博士(Cummings),孟甘穆理博士(Montgomery)等,均假設其在亞拉臘山山腰,故多次攀山尋索,卻又無所得。

而近期的發現,由一位業餘探險家懷特(Ron Wyatt)及法蘇(Fasold)所尋得,法蘇是一位領航員,對方舟存在極有興趣,但卻懷疑一般方舟專家設想的位置。因他從阿拉伯及波斯的古代記錄中,發現在公元前八百年,曾有人找到方舟,並有詳細記載,提到方舟有三層深,而在尼西亞(Nisir)地的西北坡發現,約為二千多公尺高地,於一巨石旁,故方舟應不會停在一般設想的五、六千公尺的雪山上。而尼西亞這個地方,正是古巴比倫泥版描述方舟所停放之處。

又根據古巴比倫祭司巴洛素斯(Berosus)有關洪水與方舟留存的最古記錄,法蘇再從土耳其古年曆,推出其所言位置在古波斯帝國西北三十九度二十六分之位置,當位於末日山麓(Mahser Dagi),在亞拉臘山(原意為救贖山)主峰以南十七哩,一個較矮的山上,古代是亞美尼亞之地,如今是庫爾德斯坦(Korduaians),雖不在亞拉臘山峰,仍屬亞拉臘群山範圍,與聖經記載一致。

懷特(Wyatt)已在一九六零年發現一奇特船樣遺骸,如今與法蘇再去找尋,遇到一批當地的庫爾德人,庫爾德人早知道位置何在,且是其守護者,他們與華特是朋友,遂帶其到方舟位置,時為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那是一片船形的矮牆,大部份船身埋在地下;甲板已崩下,埋在土中,長度是五百十四點九呎。聖經記載方舟長三百肘,用埃及單位算,一百肘長五十二點五公尺,三百肘為一百五十七點五公尺,即五百一十六點七英呎,正好吻合此遺骸的長度。傳統以摩西寫創世記,摩西是受埃及王室教育的,故用肘這單位,當是埃及的,不是後來猶太人用的肘。

方舟的體積約有四十五萬立方肘,容積達二百萬英呎,比任何方舟專家估計的更大,足夠容下所有動物,如今在其遺骸周圍發現一些木、銅和鐵等遺物,認為是人工製作品的痕跡,兩邊有船桅,初步用雷達掃描出其地下埋有多重方形間室,分上中下三層,每層又分兩層,與聖經言上、中、下三層吻合,西北面還發現十個巨型遠古人用的船錨。是一些巨石,上有洞孔,與古船錨一樣,其洞孔供繩索縳緊,拋下水中。而這十二個巨石比普通古船錨大十倍,有些比人還高,顯見是更巨大的船所用,這証據與方舟一致。 

有 關 方 舟 的 其 他 資 料

以上是一九八八年的初步報告,不過另一批方舟專家如Sellier與Balsiger等不承認此發現,因他們認為位置與傳說不同,他們從一些照片中認為方舟仍在半山雪堆中,大約在一千五百呎高,於Ahora Gorge位置之上。主要根據多年來攀山者的描述,及一九八六年荷蘭電視隊拍得的影片,就照片所見,確有一似方舟物體在山中,不過該隊主持人Colonel Irwin 在想接近看清楚時,心臟病發而死,隊員只能馬上回歸,未能進一步証實這是方舟。據說以後考察人員再去此山,總在方舟附近被土耳其軍隊難阻,指太接近蘇聯邊界,要他們回去。

此外有美國政府高級顧問Ray Smith博士,指出在美國情報局的秘密檔案中有七份可靠文件,來源包括軍方及情報組織,是關乎方舟存在的。又據說在一九七五年六月廿四日及一九七八年八月四日,美國空軍及中央情報局均出過備忘,提到方舟在雪山上的真實存在,不過學者們想取資料研究時,美國這些情報機構均否認,學者們指其隱藏事實,原因該地為軍事敏感地帶。

至於懷特與法蘇發現的方舟形化石群,曾一度被認為是自然形成的石堆,但在一九九四年士耳其政府派專家作七年考察後,報告確定其真是方舟遺骸。因在其石下發現古遠造船的蘆葦草,故最終被政府所確認,這是方舟的真遺蹟。

最近影音使團袁文輝與李志光牧師探險隊,根據庫爾德人中曾上方舟的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山上的方舟位置,並再次找得雪山中那可能是方舟的一個雪泥中的架構,從圖片與資料中所見,相信即是從前俄國軍隊,阿美尼亞老人,及不少目擊者所講的位置。由於土耳其政府因庫爾德人內亂而封山十年,近期才再開放,而庫爾德人不想由美國人尋得方舟,卻先告訴中國人,之後找到傳說中的位置,過程可說曲折離奇。本人對這影音使團的工作,自始就參與構思和策劃,也參加第一次探險,尋得一可能是遠古船的巨石,今次見有中國人達到的新成果,可喜可賀,盼進一步探索,可雪山中的架構,還是Wyatt 和Fasold所探尋的化石,那一個更具考古學的說服力了。

若方舟真的存在,洪水也真發生過,則洪水會對全球地質層產生全面的影響,也造成很多化石,於是地質層形成的年代將會完全不同,古生物學的化石也可用洪水解釋,而不須進化論的模式。那麼當代地質學與古生物學的假設就須全部改寫,動搖整個西方以進化為本的學術假設,難怪西方一般學術界對此十分冷淡,只有土耳其學府才有有興趣了。 

梁 燕 城 博 士 研 究 資 料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綜合長時間許多人實地觀察後的描述,與及美、法、俄人造衛星照片的證據:挪亞方 舟的而且確在亞拉臘山上!方舟長450 呎,闊75 呎,高45呎,共有三層甲板。船頂有一系列供透氣的窗,由船 頭延伸到船尾。長方型外表酷似鞋盒,呈深褐色。以上外觀經由一位繪圖專家李艾弗 博士(Dr.Elfred Lee)繪出方舟的構圖,讓多位見過方舟的人士觀看,他們咸認為構 圖正確,與所見過的一模一樣。

現時的方舟已因地震斷裂成兩截:長的那截長350呎,停留在海拔15,500呎的懸崖之 上;短的那截長100呎.飛墮至海拔14,500呎的崖底。兩截上下相距約一千呎。根據學者研究,方舟的長闊高與聖經記載的相符合。分析方舟的木頭,堅硬無比, 真是歌斐木。歌斐木並非某一種樹的木頭,而是用某一種程序處理過的木頭的統稱。 歌斐木防水兼防火,經久不壞!

方舟是龐然大物,船頂有二十個排球場的大小。方舟容量極大,有一百五十萬立方 呎,相等於大郵輪瑪麗皇后號容量的一半;相等於一百七十個火車貨卡,可載十萬 頭綿羊大小的動物。排水量達二萬四千噸。即使載一百噸動物,二十倍動物重量的 食物和二十倍動物重量的食水,也只是四千噸,尚有加載五倍動物的可容彈性。方 舟本身重四千一百噸,動用廿八萬立方呎木材,約須砍伐九千至一萬三千棵樹。

方舟長闊的比例是六比一,穩定性最高,經得起最大的風浪。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 的俄利根號及新墨西哥號乃倣效方舟長闊比例而建成,你說奇妙不奇妙?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已將方舟列為『世界最長的木船』! 

李 志 光 牧 師 研 究 資 料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上曾攀登亞拉臘山的人為數不少,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伕走卒。

主前三世紀,巴比倫史家庇洛舒記載方舟歷歷可見。主前三十年,埃及史家耶柔米 與大希律御前史官尼古拉相繼關注到方舟。第一世紀的猶太史家約瑟夫在猶太古史 中亦未忽略方舟。主後 1254 年,一位亞美尼亞王子著書提及白雪皚皚的山上矗立 黝黑的方舟。1269 年馬可勃羅在遊記中也記方舟一筆。可見方舟之傳聞歷久不衰, 目睹其真容者無數! 

十 九 世 紀 的 登 山 記 錄

1829年,俄籍德國人巴富德醫生(Dr. Friedrich W. Parrot)成為近世第一個登上 亞拉臘山復留下著作傳世的探險家。此後 1835、45、50、52、56、70、76 及 83 年等不斷有人登山訪尋方舟。

1876 年那次最具成就。英國政治家兼作家貝維康(Viscount James Bryce)在山上 砍伐到一條長四呎,厚五吋的方舟木頭。

1883 年,英駐土耳其使館幕僚賈思高上尉Captain Gascoyne 隨同土耳其政府專責 隊伍巡視土耳其東部地震災區,登上亞拉臘山,踏足方舟之上。

十九世紀下半葉,方舟的名氣實在太響了,引來三位不信聖經的科學家登山,為要 證實沒有方舟。亞美尼亞少年易哈兒(Haji Yearam)擔任他們的導遊助理。誰料真 的找到方舟,令三人驚愕不已。盛怒下三人妄想毀滅方舟,但方舟太堅固及太龐大, 談何容易!計不得逞後,他們一起發了一個毒誓,不許在場任何人洩露所見。二十 世紀初葉,倫敦一位年老科學家畏懼死亡,在臨終告解中承認了年輕所作的錯事,以致事件公諸於世。 

二 十 世 紀 的 登 山 者

1902 年,十歲的亞美尼亞小童夏喬治(George Hagopian)跟隨叔父登山踏足方舟; 1904 年再去一趟。他八十高齡時接受電視訪問時,強調少年時代所見非虛,並詳細 描述方舟細節。

1917 年,俄國沙皇特遣 150 人的隊伍登山。找到方舟後眾皆不敢言語,一種攝人 的敬畏油然而生。他們一起禱告,將雪地變作教堂。稍後俄國政變。沙皇倒台後, 所攝照片及記錄失去下落,連一些與照片有關的人士也相繼失蹤。傳聞他們有些被 謀殺,有些被禁錮至死。

1953 年,美工程師鄞喬治(George J. Greene)乘直升機意外得見方舟,於 90 呎 近距攝得照片。

1974 年,美空軍上校白華達博士(Walter Brown)駕駛 F4戰機攝得方舟照片。可惜 底片被空軍定為『國家機密』,不讓宣洩。 

總 統 座 駕 巧 遇 方 舟

1977年12月31日,美國空軍一號(總統座駕機)從華沙飛德黑蘭,途中經亞拉臘山, 機上人員發現方舟,機上人員相信卡達總統也看到。

1990 年,美國蘇當勞探險隊動用六位數字的美元徵用蘇製M18直升機拍攝方舟。可 惜方舟深藏冰雪中,全隊無功而退。

1991 年,波斯灣戰爭的沙漠行動與庫爾德游擊隊的恐佈活動令登山行動偃旗息鼓, 只有艾卓奇在七月用定翼機進行了快速繞山十次的飛行,但沒有新發現。

1992 年,土耳其軍隊與庫爾德游擊隊激戰,使登山者及飛行者完全郤步。

1993 年,麥約翰(John Mcintosh)帶領隊伍的通行證臨時取銷。探險隊離開小鎮幾 小時後,游擊隊襲擊探險隊曾停留的酒店,殺死兩個土耳其警察。探險隊可謂死裡逃 生。

1994 年,由於戰況激烈,登山探險行動完全停頓,直至現在。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究竟地球有否曾出現一次過破壞性的洪水呢? 從研究各地神話中,我們發現有關大洪水不同的說法,在各族各地多達6000種。

有關史前時代的傳說經常描述一件事,大多是說,某一個特定的神示,事先告訴某一些幸運的人,上天因人的罪惡發怒了,將要用大洪水毀滅人類,所以人類要在洪水暴發之前建造一隻船,以船作避難所,大水退去後,幸存下來的人便會在大地上重新展開生活。

從這些故事中,人類學家不禁懷疑,毀滅全球性的大洪水是否真實出現在地球上。這些傳說,較廣為人知大致如下: 

《聖經》之記載

神看到人的罪惡越來越大,終日所想,盡歸惡事,於是後悔造人。但當時挪亞是一位完全人,並有三個兒子。祂將會使用洪水滅盡一切地上的活物,但卻保存挪亞一家之性命。神便告訴他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的造,外抹香,並命他帶同有血肉之活物,一公一母上船。

後來,神在祂所定之日,降大雨四十晝夜,大水淹沒一切田地和高山。直至洪水退卻後,方舟停泊在亞拉臘山上。數個月份後,耶和華叫挪亞帶領一切生物,出方舟,在地上展開新生活了。

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

從現代伊拉克的沙漠地區中,大量出土了蘇美人(公元前3000年中東地區的古老民族)的楔形文字泥板,記載了有關大洪水的神話和傳說。

從前有四位神靈管治這個地球,包括蒼天之神、大護法神、戰爭與愛之女神和水神。在那個年代,由於人煙稠密,人類繁衍眾多,吵得眾神徹夜難眠。於是,眾神開會決定以大洪水毀滅人類。

當時,水神憐世人便到人間告訴國王,洪水將要毀滅世界。國王要建造一艘船,帶同家人,並貯藏所有生物的種籽,在洪水之日逃往船中。

那個日子終於來臨,暴雨下了六日六夜,暴風和洪水淹沒世界。第七日暴風雨停止,國王見十餘里外,水中矗立一座高山。國王便趕緊把船繫在該山上了。第七天,國王打開鳥籠放出一隻鴿子,牠在水面下盤旋了一會,找不到可棲息的樹木,飛回船上。國王又放出一隻燕子,它也找不到落腳的地方,只好飛回來。國王再放出一隻烏鴉,牠看見洪水退去了,便四處飛翔覓,從此不再飛回來。於是,他知道洪水退去了。

一九九二年,英國考古學家倫德納‧伍利爵士,開始對巴格達與波斯灣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沙漠地帶進行考察發掘,結果發現了吾珥城的遺址,並發現了該城的王族墓葬。在這個墓穴下,伍利和他的助 們發現了整整二米多厚的乾淨黏土沉積層。經過分析研究後,這層乾淨黏土層是洪水沉積後淤土。由此伍利博士得出結論:在人類用泥板記載歷史之前,這一帶曾經發生過一巨大的洪水,這場洪水足以毀壞整個蘇美文明。

希臘神話

在希臘神話故事中,也有一段傳說。天神宙斯統治大地,看到人類越來越殘忍無道,人心險惡,弱肉強食,正義和禮節離人而去,就說:「人類是世間的禍源,如果憐憫他們而讓他們享樂,人便會變得驕縱傲慢。如果懲罰他們,而讓他們受點災難,固然收歛,但轉瞬就會墮落,無惡不作。因此,倒不如一次性消滅他們。」

後來,諸神決定下大雨造成洪水,把人類淹死。盜火給人類而受罰的普羅米修斯,他有一個兒子,名叫鳩凱林,正在人間和人類住在一起,他不時叫人向善,以免受神罰。

有一天,鳩凱林到奧林帕斯山探望父親,普羅米修斯告訴他:「宙斯將要降洪水淹死全人類,你要快預備逃命的方法。鳩凱林下山後,便造了一隻船,把生活必需品裝到船上避難。

果然,幾天後天降大雨,洪水淹蓋大地,連高山都沒入水中。數個月後,雨停止了。鳩凱林的船飄泊到帕那薩斯山山頂,不久洪水退去,大地又再重現。他舉目茫茫,只有祈求神諭指示他和他妻子做怎麼。神說:「遮上你們的頭,往山坡上走,一邊拾你母親的骨頭往後丟。」他猜想母親既然是大地,母親的骨頭就是石頭,他們便拾石頭往後掉。果然奇蹟出現,鳩凱林所丟的變成男人,他的妻子所丟的變成女人,從此,人類再現大地。
 

印度神話

印度傳說,有一個摩奴的苦行僧在恆河沐浴時,無意中救了一條被大魚追捕的小魚。摩奴把牠收養在家,小魚長得很快,一夜間摩奴的魚缸已裝不下小魚。魚便請求他,把牠放在一個更大的地方,使牠可以遊動。於是,摩奴便把牠放進池塘中。

幾天後,摩奴再到池塘中,發現魚長得更大。魚又求摩奴把牠放放大海中,使牠可以遊得更自由。於是,摩奴把魚帶到大海中。魚為搭救摩奴的幫助,便告訴他:「今夏洪水泛濫,一切生物將會毀滅,山脈會被淹蓋。到那時,你划一隻船來找我,你一旦坐上船抓住我的尾巴,便可逃過災難了。

幾天後,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日夜不停。地球變成了汪洋。摩奴乘自己做的木船,順水沖到海邊。那條大魚等著他,摩奴把繩子繫在魚尾上。大魚在海上把牠拉向很遠的地方,一路上只見水天相連,茫茫一片。

不知過了多又久,水勢退去,陸地慢慢露出。摩奴從船上跳下來,又開始展開新生活。可是這回不是他一人,水災過後出現了許多新生物,其中有很多是人。

中國神話

中國彝族也記載了以下有關洪水的神話。

遠古時候,世界上住著很多人,而且十分富有。一日,天神扮作窮人,牽?一匹折了翅的飛馬下凡來試鍊人心。他到處討銀子和食物,但總是沒有人給他。天神繼續走,遇到阿普都木兄妹,說:「我的飛馬受傷,求你出點金銀錢財、牲畜糧食幫我醫治飛馬。」兄妹回答說:「我們很窮,什麼也沒有。」天神又說:「我要你身上的一團血肉醫治飛馬。」於是,兄妹們便忍痛割了肉給天神,天神感動了,知道他們是天下間僅有的好心人。

於是,天神發出警告,祂要發大洪水毀滅人類。世上的人只忙著做金箱、銀箱,沒有理會天神的警告。兄妹身無分文,焦急萬分。正在此時,天神降臨給了他們一顆葫蘆種籽,告訴他們種下種籽,日夜澆水結出大葫蘆,然後避進葫蘆避災。

後來,天下大雨,足足七天七夜,洪水淹沒大地,並且漲到天邊,驚動了天神,天神放出三個太陽把洪水晒乾。

洪水退後,天神後來從樹上,找到藏著兄妹的葫蘆,並把他們放了出來。兄妹二人出了葫蘆後,走了千里路,不見一人,到處蒼涼。於是,他們在天神面前哭訴,世上只剩下我們倆,怎能傳人煙呢?

於是,天神容許他們結婚產子。婚後,兄妹二人生下四子。長子是山蘇,住在高山上;二子聶蘇,住在半山坡;三子是漢族,住在平源上;四子傣族,住在江邊。據說,今日世界上所有人都是這兄妹的後人。

中國是世界上保留最多有關洪水故事的國家之一,僅雲南22個少數民族當中,就有16個民族中間流傳著情節完整的洪水故事。這些情節與聖經挪亞方舟的頗相似。

南美洲瑪亞族神話

整個美洲130多個印第安民族中,幾乎沒有一個民族沒有有關大洪水的傳說。

我們從各地各族的大洪水神話中,不禁懷疑,史前人類社會是否曾發生過,一次巨大毀滅性的大洪水呢?

 

heisn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